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事业不断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发展也突飞猛进,从理论成熟走向实际项目应用。但部分建筑节能技术应用节能降耗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了耗能现象,还有部分地区节能技术应用混乱,不合时宜出现“遍地开花”现象。节能技术应用暴露的部分问题比较典型,为典型的热点问题,如南方城市建筑需不需要保温,能不能搞集中供热,部分问题比较系统,需要科学合理的理论分析解决,如北方地区广泛应用土壤源热泵现象,上述典型热点问题和系统问题都可以列为建筑节能技术适应性研究范畴。建筑节能技术适应性研究要求室外环境、建筑类型与节能技术协调统一。本文研究典型地区典型节能技术适应性主要分为典型地区建筑本体节能技术适应性和供热制冷系统典型节能技术适应性。对于典型地区建筑本体节能技术适应性分析及评价以住宅建筑为例室内空调能耗受多种因素影响,实测调查以及模拟结果显示,不同使用模式能耗差别很大。所谓使用模式是指可能影响空调能耗人的行为,如空调开启习惯等。这就要求建筑节能设计方案不仅充分考虑当地气候,还需要适应建筑不同使用模式。本文以节约经济更接近实际状况的使用模式为基础,全面、定量进行分析,优化设计节能方案,实现在节约经济的住宅使用模式下,使用节能高效的建筑,从而获得在使用模式和建筑本体两方面有机统一的节能方案,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广州(夏热冬暖地区)、上海(夏热冬冷地区)采用各种节能措施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性,指出当前该地区的节能工作重点。对于供热制冷系统典型节能技术适应性分析及评价分为三部分,即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考虑热失衡在典型地区适应性、空气源热泵与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典型地区的适应性对比、上海(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供热方式适应性分析。本文采用简化模型计算沈阳(严寒地区)北京(寒冷地区)上海(夏热冬冷地区)广州(夏热冬暖地区)四个城市应用土壤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和经济性,分析不同地区应用土壤源热泵热失衡问题和与空气源热泵的适应性对比。针对南方城市冬季供暖的焦点问题,本文分析上海地区供暖方式的影响因素,明确是否适合集中供暖,并提出更适合该地区的供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