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卵巢损伤小鼠体内的示踪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506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指女性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下降,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同时伴有促性腺激素的升高(FSH>25IU/L)和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最严重的临床表现为生育能力的下降或不孕;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已知的病因包括遗传性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感染或医源性因素等。激素替代治疗(hormonal replacement therapy,HRT)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但仅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卵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来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提高其生育能力是目前临床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具有自我更新及多项分化潜能,国内外已有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发现UCMSCs可改善卵巢内分泌功能、促进卵泡生成。这些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中采用的移植方式为局部卵巢注射和尾静脉注射,目前对于这两种移植途径缺乏客观地评价,哪种移植途径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尚无定论,现国内外对于移植后在UCMSCs体内的存活时间、分布、迁移及归巢情况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拟对两种不同移植途径进行客观评价,并进一步明确UCMSCs在小鼠体内的分布、迁移等情况。小动物活体成像(in vivo imaging system,IVIS)是利用生物发光技术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为动态观察UCMSCs在体内的分布等情况提供新的手段。  目的:  对局部卵巢注射及尾静脉注射两种细胞移植途径进行客观评价,并观察移植后UCMSCs在卵巢损伤小鼠体内的分布、迁移及增殖情况,期望寻找出最佳移植途径。  方法:  1.采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及白消安(Busulfan,BUS)次性腹腔注射方式建立卵巢损伤小鼠模型;2.采用慢病毒转染途径构建标记有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的UCMSCs;3.将卵巢损伤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尾静脉移植和单侧卵巢局部移植途径,移植后采用IVIS技术示踪UCMSCs在各组小鼠体内的分布、迁移及定植情况。  结果:  1.一次性腹腔注射CTX200mg/kg+BUS30mg/kg后小鼠出现动情周期紊乱,血清E2降低且FSH升高(P<0.05),卵巢体积较正常缩小,各级卵泡数减少,建模期间无小鼠死亡。2.卵巢局部移植Luc-UCMSCs后在小鼠卵巢部位可观察到荧光信号,其余部位未见荧光信号,并且在移植第2天开始荧光信号逐渐增强,于移植第5天卵巢部位荧光信号消失,而尾静脉移植组小鼠在移植后7天内各部位均未见到明显荧光信号。  结论:  UUCMSCs通过局部卵巢注射可以在小鼠受损的卵巢局聚集并繁殖,与尾静脉注射相比,局部卵巢注射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论述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内涵意义,指出高职在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在教育理念、管理过程以及教学实践上进行融合,同时创新思政教育方法,通过优秀企业
通过《基础护理学》线上课程平台学习行为数据及期末考试成绩,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模拟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知识竞赛”成绩进行预测.借助预测结果促使教师和管理者反
本文从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培养优质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措施,与同行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