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植牙被认为是人类的第三副牙齿,种植义齿修复后,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缺牙患者的咀嚼效率,延缓牙槽骨吸收,提高生活质量。大量的研究报道了种植体表面改性的方法,然而相较于种植体表面处理,对于种植体骨结合的形成机理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在种植体表面构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5(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5,LRP5)过表达和 LRP5 干扰的细胞膜片,利用体内、体外实验进行生物学评价,并探讨该基因改性的细胞膜片在种植体骨结合中的作用。本研究中首先在二氧化钛(Ti02)纳米点石英晶片表面预铺层黏连蛋白-521(Laminin-521,LN-521),利用光控细胞薄层技术制备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sheet,BMSC sheet),通过粘附、增殖、活性、三向分化等实验证实了BMSC膜片的成功构建,并且LN-521明显促进了BMSCs的粘附,365nm紫外线(ultraviolet ray,UvV)对BMSC膜片的获取是安全的,获得的BMSC膜片具有良好的细胞活性,呈叠层生长状态,并保持着细胞干性,可以向成骨、成脂、成软骨方向分化。粘附实验的结果显示当LN-521的浓度为1200ng/mL时,对BMCSs促粘附作用较强,能够稳定的构建BMSC膜片,因此后续实验中将选取1200ng/mL作为LN-521的预铺浓度。在构建完成BMSC膜片的基础上,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制备载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BMSC膜片,从而实现膜片种植体的体内追踪。结果显示,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携带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BMSC膜片种植体在植入后1个月内可以检测到信号,2个月后信号消失,但GFP示踪方法并不适合在体内追踪BMSC膜片种植体。然后在构建完成BMSC膜片种植体的基础上,制备Ti02纳米点种植体。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Ti02纳米点表面能够显著促进BMSC膜片的成骨向分化,有利于BMSCs的粘附和增殖,能有效提高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Ⅰ 型胶原(CollagenⅠ),骨形态发生蛋白 2(bonemorphogenicprotein2,BMP2)、Runx2、Osterix 的表达,并能促进种植体骨结合。最后通过腺病毒和慢病毒转染技术,以BMSC膜片为载体,本研究构建了LRP5过表达和LRP5干扰型的BMSC膜片种植体。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LRP5过表达后能够明显地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经典的Wnt信号通路激活,成骨相关基因Runx2、Osterix、ALP、OCN、BMP2表达增加,加快种植体骨结合的形成;相反地,LRP5干扰后会显著降低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抑制经典的Wnt信号通路,成骨相关基因Runx2、Osterix、ALP、OCN、BMP2表达减少,种植体骨结合形成减慢。临床研究通过回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06-2011年间的种植患者资料,结果显示种植体失败发生率跟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植牙位、种植术式、种植医生资历等多种因素相关,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体发生失败的主因,种植医师应在治疗过程中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降低种植失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