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以一串红、波斯菊、金鸡菊、百日菊、蓝蓟、虞美人、大花飞燕草、福禄考、红蓼、婆婆纳、紫花苜蓿、满天星、宿根蓝亚麻、百里香、蓝花鼠尾草、小冠花、藿香、射干、常夏石竹、马蔺等20种花卉配置出11个组合,总结邯郸地区野花组合营建技术,构建野花组合综合评价体系,为野花组合的应用提供科学性的理论基础。试验观测各组合生长情况、观赏特征及对周围小气候的改善能力,得出以下结论:1、在满足种子萌发所需条件下,同一种植物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基本相同,在不同组合中会因生存空间的改变而出现差异,大部分花卉的最终存活率在50%-60%左右。对不同的植物进行组合后,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态势和形态特征,同一种花卉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存在不同的株高、冠幅、花朵特性等观赏性状。2、在各组合生长期内,均表现出一定的降温增湿作用及滞尘作用,能提高人体舒适感。各组合的降温增湿能力和滞尘能力均呈现出夏季优于秋季的总体特征。通过对各组合土壤温度、空气温湿度的观测,可以得出,覆盖程度高、品种多样的组合2、组合3具有高降温增湿能力,改善微环境能力强,舒适感高。组合4的降温增湿作用差,对于周围微环境的改善和提高人体舒适感的能力也差。夏季土壤降温率排序为组合6>组合3>组合5>组合7>组合1>组合2>组合8>组合4。秋季为组合5>组合3>组合7>组合2>组合8>组合6>组合1>组合4。夏季降温率顺序为组合3>组合7>组合5>组合2>组合8>组合6>组合1>组合4,增湿率为组合2>组合3>组合1>组合5>组合6>组合7>组合8>组合4。秋季降温率的顺序为组合5>组合3>组合2>组合7>组合6>组合8>组合1>组合4,增湿率为组合1>组合2>组合3>组合7>组合5>组合6>组合8>组合4。夏季人体舒适感排序:组合8<组合7<组合3<组合5<组合6<组合2<组合1<组合4<空白对照组,秋季排序为:组合5<组合3<组合2<组合7<组合8<组合6<组合1<组合4<空白对照组。3、通过聚类分析及植株特征观测得出,组合2、组合4具有较高的滞尘能力,组合7观赏价值高、滞尘能力好,组合1、组合3、组合8的滞尘能力差。单位面积总滞尘量组合2>组合4>组合7>组合6>组合5>组合8>组合3>组合1。各组合花卉的滞尘能力存在饱和限度,在雨后3-9天中滞尘量增长较快。叶面积指数表现为组合5>组合6>组合7>组合3>组合8>组合4>组合1>组合2。4、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8组野花组合进行评价,得分结果按照降序由高到低3个等级。组合3、组合6、组合5为第一级(最优级),组合1、组合7、组合2、组合8为第二级组合,组合4为第三级组合。重点推荐具有观赏期早、花期长、可观赏性强,生态价值高,综合成本低,适宜在邯郸地区大范围的推广应用等特点的第一级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