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个体的自身禀赋、社会资源量不同以及制度的不完善,不同群体之间逐渐打破了相对平等的社会地位,进而呈现出一定的地位差异性。具有优势地位的社会群体由于掌握了某一方面的特殊资源或拥有某一领域的特长,逐渐成长为中国的精英阶层,而广大劣势地位群体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逐渐沦落为中国社会的底层民众,社会分层开始出现。社会分层的出现不仅对当代人具有显著影响,而且还影响其子女的成长。家庭作为子女诞生后的第一个归属,是唯一贯穿子女成长一生的场所,父母不仅是子女人生的启蒙者,更是子女人生道路的“领路人”,其所拥有的资本对子女的成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从子女一生的成长来看,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就业资源是子女成长的核心。子女只有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获取了较高的学位,才可能在毕业后找到一份高质量的工作,而高质量的工作则是保证子女未来获得优质生活的重要保障。对于子女来说,除了自身的努力外,父母的教育水平、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都会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中国的父母作为全世界最富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必然会倾尽全力利用自身所拥有的教育、经济和社会资源来帮助子女获取优质的教育和高质量的就业。由此可以推断,父母所拥有的资本对子女成长具有显著影响。 故而,本文利用西南财经大学家庭金融中心在全国进行大范围调研获取的数据,参考布迪厄关于将资本划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标准,通过构建完善的家庭资本和子女成长测评指标体系,从家庭经济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和家庭文化资本三个层面,系统的研究家庭资本对子女成长的影响、揭示家庭资本对子女成长影响的具体表现和深层次原因,并就父辈资本和母辈资本对子女成长的不同影响以及家庭资本对子女成长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由于家庭资本不同可能带来的教育和就业不公平问题,提供具体的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具体的研究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该部分又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框架、技术路线、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主要是对国内外关于家庭资本对子女成长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具体来看,关于家庭资本对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主要从家庭经济资本、家庭文化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对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三个层面来论述。关于家庭资本对子女就业质量的影响,主要从家庭资本对子女职业获得和工作收入的影响两个层面来论述。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梳理,让笔者了解现今学者研究的最新动态和不足,为下文分析家庭资本对子女成长的影响打下坚实的文献基础。 第二章为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该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家庭资本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介绍,为下文分析家庭资本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具体来看,本文首先介绍了家庭资本、教育获得和就业质量等相关概念,其次介绍了社会资本理论和代际传承理论。关于社会资本理论,主要从布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普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及其他代表性学者的社会资本理论四个层面进行论述。关于代际传承理论,主要从教育代际流动理论、职业代际流动理论、收入代际流动理论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第三章为家庭资本对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研究。首先是对本章需要用到的相关变量、指标体系、研究假设,模型设定,使用数据进行说明。其次对家庭资本对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父辈资本和母辈资本对教育获得的不同影响做比较研究,分析家庭资本对子女教育获得影响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对于父辈资本来说,父辈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均对子女文化程度具有显著影响,父辈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子女获取学位渠道具有显著影响,而父辈的文化资本则对子女获取学位渠道的影响不显著。对于母辈资本来说,母辈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均对子女文化程度具有显著影响,母辈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子女获取学位渠道具有显著影响,而母辈的经济资本则对子女获取学位渠道的影响不显著。 第四章为家庭资本对子女工作岗位的影响研究。首先是对本章需要用到的相关变量、指标体系、研究假设,模型设定,使用数据进行说明。其次对家庭资本对子女工作岗位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父辈资本和母辈资本对子女工作岗位的不同影响做比较研究,分析家庭资本对子女工作岗位影响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对于父辈资本来说,父辈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子女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职务具有显著影响,而父辈的经济资本则对子女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职务的影响不显著。父辈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子女的工作收入具有显著影响。对于母辈资本来说,母辈的文化资本对子女的工作性质具有显著影响,而母辈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则对子女的工作性质影响不显著。母辈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子女的工作职务和工作收入具有显著影响,而母辈的经济资本对子女的工作职务和工作收入的影响不显著。 第五章为家庭资本对子女工作单位的影响研究。首先是对本章需要用到的相关变量、指标体系、研究假设,模型设定,使用数据进行说明。其次对家庭资本对子女工作单位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父辈资本和母辈资本对子女工作单位的不同影响做比较研究,分析家庭资本对子女工作单位影响和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对于父辈资本来说,父辈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子女的单位类型和单位性质具有显著影响,而父辈的经济资本则对子女的单位类型和单位性质的影响不显著。父辈的社会资本对子女的单位编制具有显著影响,而父辈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对子女单位编制的影响不显著。对于母辈资本来说,母辈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子女的单位类型、单位编制和单位性质具有显著的影响,而母辈的经济资本对子女的单位类型、单位编制和单位性质的影响不显著。 第六章为家庭资本对子女成长作用机制的研究。首先对家庭资本对子女成长的作用机制的理论文献进行梳理,提出家庭资本对子女成长影响的初始模型,其次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从父辈资本和母辈资本的角度分别对家庭资本对子女成长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修正模型。通过父辈资本和母辈资本对子女影响机制的对比研究后发现,在子女教育获得层面,父辈资本和母辈资本并没有显著的不同,均对子女的教育获得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在子女的就业质量层面,父辈资本对子女工作岗位的影响路径更多一些,而母辈资本对子女工作单位的影响路径则更多一些。 第七章为结论及建议。首先对家庭资本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后果进行总结。其次就如何规避由于家庭资本不同可能带来的教育、就业机会的不公平,从教育水平、职业层级、收入水平、户籍制度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从教育层面看,主要是调整基础教育资源分布、完善高等教育招录和收费制度、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和方法。从职业层面看,主要是强化就业法制建设、完善就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从收入层面看,主要是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户籍制度看,主要是创新户籍管理模式、完善户口迁移制度、推进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最后对本文未来的研究展望进行简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