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新型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R-42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Y79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Y79细胞为研究对象,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R-42作为干预条件。首先对Y79细胞进行分组处理,实验组给予不同浓度的AR-42(0.05-0.8μM,即0.05/0.1/0.2/0.4/0.8μM,DMSO溶解并用含10%FBS的RPMI 1640培养基稀释)处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新型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R-42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Y79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Y79细胞为研究对象,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R-42作为干预条件。首先对Y79细胞进行分组处理,实验组给予不同浓度的AR-42(0.05-0.8μM,即0.05/0.1/0.2/0.4/0.8μM,DMSO溶解并用含10%FBS的RPMI 1640培养基稀释)处理,对照组给予含DMSO溶剂的同等体积的培养基处理(使DMSO终浓度<0.5%)。然后进行以下实验:MTT法观察实验组、对照组细胞培养至24h、48h、72h后的细胞生长活性和浓度依赖性,明确AR-42作用于Y7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利用软琼脂糖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AR-42处理Y79细胞后细胞克隆形成情况,评估其增殖能力的改变。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培养48h后的细胞凋亡情况以及Western blot检测0.05-0.8μM的AR-42作用下Y79细胞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变化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9、cleaved-caspase 3/9、底物PARP激活水平差异。最后通过AR-42与顺铂(DDP)的药物协同实验评估联合用药对Y79细胞的作用效果。结果:AR-42能够有效抑制Y79细胞的体外生长增殖。MTT法结果显示,AR-42以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Y79细胞的生长活性,并且确定AR-42作用Y79细胞48h后的半数抑制浓度在0.4μM左右,此条件下AR-42在发挥有效抑制Y79细胞生长的同时对正常细胞毒副作用小。软琼脂糖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0.05-0.8μM的AR-42均抑制Y79细胞的克隆形成,表明了增殖能力的降低,与对照组(DMSO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AR-42增加了Y79细胞凋亡率,其中,0.2、0.4、0.8μM处理组的凋亡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R-42提高了Y79细胞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并且活化了剪切体cleaved-caspase 3/9及cleaved-PARP的表达。AR-42联合顺铂(DDP)的药物协同实验显示出两药对Y79细胞的协同抑制作用,且AR-42浓度为0.2μM、顺铂浓度为0.125μM时的协同抑制效应最显著(CDI<0.7)。结论:AR-42可有效抑制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Y79的体外生长增殖,且与传统的化疗药物顺铂(DDP)联合使用具有显著的协同抑制作用;AR-42通过激活caspase依赖的凋亡途径诱导Y79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婴儿配方奶粉作为母乳替代品,是婴儿营养和能量的主要来源。母乳化营养油是根据母乳脂肪的特点选用植物油进行调配。采用微囊化技术,以婴幼儿可食用的蛋白和糖类作为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法将易氧化变质的植物油脂包埋起来,确保了配方奶粉的营养质量和食用安全性。为了减慢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氧化过程,工业上常用的方法有添加天然抗氧化剂、改善包装材料或介质和微胶囊包埋技术。本实验根据母乳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和结构,选用
研究背景和目的:神经病理痛是众所周知的难治性疾病。外周神经损伤后初级感觉神经元分子和细胞的改变在神经病理痛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磷酸腺苷(ATP)可作用于背根神经节(DRG)伤害性感受神经元P2X3受体参与神经病理痛。许多研究表明长非编码RNA(lnc RNAs)具有调节基因表达的功能,lnc RNAs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人类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然而其详细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前期实验发现lnc
研究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以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触诱发痛和感觉异常等为临床特征的一系列疼痛综合症。即便是损伤部位修复或病变组织愈合,疼痛症状依然存在,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为止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方案。由于疼痛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理和止痛药物的研究仍然是临床疼痛领域和药物使用领域的热点与重点。背根神经
嘌吟是一类重要的细胞成分,参与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能量转移、核酸合成以及多种生化反应,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在嘌呤环的碳2,6,8或9位进行结构修饰,可以得到一些具有抗病毒、降血压和抗癌等生物活性的嘌呤衍生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s),因为其高效低毒的靶向抗肿瘤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HDACIs通过抑制组蛋
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常用作口服吸收差的药物的载体,但其主要存在两个缺陷:一是贮存稳定性问题,尤其是在贮存过程中脂质晶型转变,从高能态转变为低能态,晶格有序性增加,导致包封药物析出;二是SLN改善药物口服吸收的潜能有待提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采用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N-脂肪酰基-N,N,N-三甲基壳聚糖(FTMC,梳形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制备SLN(FTMC-SLN),与传统的表面
光伏发电产业要实现平价上网,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是关键。如何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是一个重要课题。本课题是从降低多晶铸锭运行能耗角度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针对现有多晶铸锭炉热场结构做了详细地调查研究,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热场的温度场、流体场和热流情况,发现在长晶阶段隔热笼侧部和DS-block块之间存在大量的热量损失。针对此问题,开发了一种高温区和低温区隔离的挂边式热场结构。该结构有效降低了隔热笼侧部和DS-
研究背景和目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质减少、骨的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P2X7受体(P2X7)是ATP门控的阳离子通道,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在包括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中均有表达,在骨形成和骨吸收过程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遗传因素被认为是OP发病的重要决定因素。近来P2X7基因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的相
研究背景和目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属于慢性痛,具有持续时间长,难以治愈,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特点。由于神经病理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同时缺少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对其研究已成为疼痛领域的热点和重点。有文献报道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与P2Y12受体表达上调密切相关。关附甲素具有抗炎作用,但目前还没有关于关附甲素对P2Y12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痛的研究报道。本实验通过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ex Arn.)为海南省道地药材,原标准收载于1977年版《中国药典》。其叶药用,具有抗菌止血、消炎解毒、散瘀消肿、驱风祛湿及增强免疫之功效。本研究以裸花紫珠为研究对象,对其质量控制方法及相关活性成分药动学进行了研究。根据1977版《中国药典》及相关标准,对裸花紫珠的性状、显微、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方法进行复核。
目的:探讨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1基因(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1,eEF1A1)调控ISG化的水平变化,进而影响肝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癌细胞系中eEF1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明确肝癌细胞系中ISG化水平情况。利用短发卡RNA干扰技术构建稳定低表达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