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实验室检测不同跳落高度及腰部防护状态下空降兵半蹲式着陆(HSPL)动作,以地面反作用力(GRF)、腰最大屈曲角速度(Peak L-F AV)和腰-骨盆最小夹角(Min L-P A)为生物力学评价指标,研究半蹲式着陆(HSPL)过程中腰部损伤及其防护的生物力学特点。为预防和降低空降兵半蹲式着陆(HSPL)导致的腰部伤害提供指导,并为新式单兵护腰装置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方法:30名男性空降兵参与本实验,年龄22.90±3.71(18-32)岁,身高177.78±5.34(166-188)cm,体重71.05±7.73(57.5-88.2)Kg。实验按照跳落高度和腰部防护状态进行分组:跳落高度包括40cm和120cm两个水平,腰部防护包括空白对照组、弹性护腰组和半钢性护腰组共三组。受试者在不同状态下分别从40cm和120cm跳台上以空降兵半蹲式着陆(HSPL)姿势跳落至受试区域,在过程中利用三维测力台记录动力学数据,利用Vicon动态捕捉系统记录腰部相关运动学数据。本实验所测参数:前后方向地面反力峰值(Peak A-P GRF)、左右方向地面反力峰值(Peak M-L GRF)、垂直方向地面反力峰值(Peak vGRF)、腰最大屈曲角速度(Peak L-F AV)和腰-骨盆最小夹角(Min L-P A)。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同一高度各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配对设计资料t检验比较同一组内不同高度之间的统计学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高度的增加,三个方向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和腰最大屈曲角速度显著增大(p<0.05),而腰-骨盆最小夹角显著减小(p<0.05)。在40cm和120cm高度,各组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0cm高度,弹性护腰组与半钢性护腰组的腰-骨盆最小夹角显著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弹性护腰组与半钢性护腰组间腰-骨盆最小夹角无显著差异(155.45±15.13 vs 158.78±12.49,p>0.05);在120cm高度,弹性护腰组与半钢性护腰组的腰-骨盆最小夹角大与空白对照组(p<0.05),且半钢性护腰组腰-骨盆最小夹角显著大于弹性护腰(152.54±10.52vs 143.76±17.43,p<0.05)。在40cm和120cm高度,弹性护腰组与半钢性护腰组的腰最大屈曲角速度显著小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弹性护腰组与半钢性护腰组间腰最大屈曲角速度均无显著差异(190.79±55.12 vs 191.68±58.28,p>0.05;294.10±74.95 vs 302.67±78.10,p>0.05)。结论:在空降兵半蹲式着陆状态下,垂直地面反作用力、腰屈曲角度和角速度的增大可导致腰椎载荷及背部软组织张力增加,并影响脊柱的稳定性控制,可能使腰部损伤风险增加。弹性护腰和半刚性护腰了限制了着陆时腰屈曲活动范围,有助于减小重复跳台训练中的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并且在较高跳落水平,半钢性护腰的防护效果优于弹性护腰。弹性护腰和半刚性护腰减小了着陆过程中腰屈曲角速度,可通过降低着陆过程中腰部动能水平减小腰部损伤风险并增加脊柱稳定性。本研究发现弹性护腰限制腰屈曲范围的作用较弱,而半钢性护腰在背部弧形曲线的贴合度上存在不足,两者具体在改善腰部应力分布的要求上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目的:探讨应用远端固定生物型假体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进行髋关节股骨侧翻修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7月至2014年5月,行非感染性假体松动股骨侧翻修11例(骨水泥假体10例,非骨水泥假体1例)。所有患者采用远端固定生物型假体结合股骨近端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其中7例同时应用同种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65.3(48-79)岁;左侧7例,右侧4例。初次置换原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例,股骨颈骨折3例,骨性关节炎2例。翻修距原手术时间平均12.8(3-21)年。依据Paprosky分型,Ⅱ型4例,ⅢA型4例,ⅢB型3例。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翻修用假体:Restoration(Stryker)3髋,MP(Link)8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防时间12-75个月,平均29个月。1例术后出现切口渗液,15d后愈合;1例术后6年并发假体周围螺旋形骨折(Vancouver分型B1),假体未松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随访期内X片显示移植骨均愈合良好,假体稳固,周围未见透亮带及松动、下沉征象;术前6例双下肢不等长患者均得到矫正(长度差小于1cm);无感染、脱位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无假体再翻修病例。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0.3±7.2)分提高到最后评估时的平均(82.4±5.9)分,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1.8%。结论:在伴有广泛骨质缺失的股骨翻修中,远端固定生物型假体是较好的选择。术中采用股骨近端颗粒骨打压植骨重建干骺端骨缺损,并在股骨干部皮质薄弱或缺损时结合同种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可使假体柄远近段均获得较好的初始稳定性,且中短期临床效果满意,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