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渭河下游三门峡库区是指渭河干流成阳铁路桥以下至入黄口,北洛河状头以下至入渭口,渭河渭南以东12条南山支流老西潼公路以北地区。该区包括咸阳、西安、渭南三市13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约2100km~2,耕地约213.26万亩,人口约171.69万人。是陕西省重要的工农业基地,在陕西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后,由于对黄河泥沙问题认识不足,库区泥沙淤积迅猛发展,导致潼关河床急剧抬高近5米左右,渭河下游泥沙淤积不断加剧,淤积重心不断上延,关中平原深受其害。水库改为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后,潼关高程虽相对稳定,但一直居高不下,遇到不利水沙条件淤积仍继续发展,致使洪水灾害频发,损失愈来愈重。 本文通过对实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认为,目前渭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防洪问题有:(1)、潼关高程居高不下,造成河道泥沙淤积严重,主槽萎缩,过流能力锐减,致使同流量水位大幅抬升,河势多变。(2)、华县水文站90年代年径流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40%,减水幅度大于减沙幅度,汛期经常出现的小水大沙洪水过程,加重了渭河下游三门峡库区的泥沙淤积,水沙条件不利使该区防洪形势更加严峻。(3)、防洪工程实际防御能力低,堤防质量差,险点隐患众多;河道工程长度不足,难以有效控导河势;渭河高含沙洪水的经常倒灌南山支流,致使支流入渭口段河床不断抬升,河槽堵塞,洪水下泄不畅,频繁出险;非工程措施滞后。洪水测报系统不够完善,测淤设施损毁严重,信息采集及分析利用不足,管理设施陈旧,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尚未建立。(4)、由于上游来水减少,用水量增加,河道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本文通过对渭河下游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认为渭河下游三门峡库区的治理应实现河床不抬高,堤防不决口,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目标。治理思路是标本兼治,上拦、下排、中防护。对策是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变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实施潼关上下游黄、渭、洛河河道治理,修建泾河东庄水库调水调沙等综合措施,降低潼关高程,减少渭河下游河道淤积;同时进行渭洛河下游防洪续建、移民防洪保安、疏浚淤背、南山支流治理等防洪工程建设,加强水文测验、河道淤积测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非工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