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太阳能蒸汽和能量转换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环境污染加剧,能源短缺和清洁水匮乏成为阻碍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威胁。新型高效太阳能光热水蒸发技术,利用太阳能,通过光热转换水蒸发,同时产生清洁水和能源,为人类缺水和能源危机提供了很有前景的解决方案。与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相比,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SDIE)被认为是高效的技术,因其在蒸发表面可实现更高的光热转换和蒸发效率。然而,将所有功能集成到单个SDIE系统中仍然是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挑战,例如盐积累、蒸发速率和太阳能蒸发器的稳定性、热管理、太阳光的间歇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产水效率等。本论文以Mn O2纳米线(NWs)、碳点(CDs)、聚吡咯(PPy)和磁铁矿(Fe3O4)为基础,设计合成出一系列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用作太阳能光热转换材料,构筑了多功能太阳能蒸发器件,围绕高效光热转换、优化热管理、合适的水输运、高通量集水和优良的耐盐性等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通过系统实验和计算模拟,实现稳定高效的太阳能光热转换和清洁水制备,并探索其在海水淡化、废水处理、抗菌消毒、光热发电以及光热/压电能量转换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成果如下:1.化学平流驱动的耐盐太阳能蒸汽发生器(SSG)。通过碳点改性二氧化锰纳米线(Mn O2 NWs)与聚吡咯(PPy)原位聚合(Mn CDs@PPy),在聚氨酯(PU)基材上构筑SSG。蒸发器结构通过无纺布进一步隔热,研究发现,脱盐实验(2 g/100分钟)中热盐水的流动驱动力来源于盐度梯度,超柔韧性和自清洁的Mn CDs@PPy SSG可实现1.68 kg m-2 h-1的蒸发速率,并在盐水(10 wt%)和含有重金属离子(30 wt%)废水的光热转换效率(~96.4%,太阳能到蒸汽)也得到有效提升。本工作对SSG水道内盐分积累进行了详细理论计算和模拟,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小型应用实践探索发现,在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微生物和油乳液的沙湖水中获得清洁水的产水率可达13.60 kg m-2 day-1。2.Mn CDs@PPy/壳聚糖(SPM-CH)水凝胶太阳能蒸汽发生器。利用Mn O2 NWs和PPy复合材料与壳聚糖的协同作用,构建了一种柔性的半导体水凝胶,用于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原位聚合的Mn O2纳米线/SPM-CH水凝胶可增强太阳能吸收(94%),其交联垂直排列的大孔结构(~0.5μm)用于耐盐水通道,压缩应变达42%,优异的水合特性有利于中间水簇分子的形成,促进了产水率的提高(1.78 kg m-2 h-1)。SPM-CH水凝胶在蒸发表面(40.8℃)可实现持续地光热转换,并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热传递进行优化模拟,以达到有效热管理。自然阳光下的室外实验表明,可从沙湖废水中以17.02kg m-2/天的速率产生清洁水。3.基于MnO2@PPy的产水/发电双功能器件。设计合成了MnO2@PPy纳米复合材料(NCs),用于太阳能蒸发和光热产电。这种蒸发结构由光热层/MnO2@PPy NCs、隔热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超亲水性供水通道/聚氨酯组成。流体动力学(CFD)模拟了盐度梯度电位的实时变化,证实了该器件能同步实现盐离子交换(10 g Na Cl/180分钟)和光热蒸发。在自然光照下,海水(3.5 wt%)可以连续蒸发,实现了12.31 kg m-2/天的蒸发速率。将器件与温差发电片相结合,在1 k W m-2太阳辐照下实现了增强的功率输出(~12.3 W m-2)和开路电流(~61.3 m A)。这项工作将太阳能光热转换过程中的废热回收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同时实现了海水的零污染排放脱盐。4.聚吡咯-泡沫镍(IPNF)太阳能蒸汽发生器。聚吡咯(PPy)作为光热材料,采用原位聚合在泡沫镍,成功制备了IPNF双层太阳能蒸发结构。将其与聚氨酯泡沫结合,用于加强的太阳能光热蒸发和海水淡化。IPNF表面在液体-空气界面处实现了增强的局部加热(49.5℃)。在1 k W m-2太阳辐射下,该器件获得了有效的蒸发速率(1.74 kg m-2 h-1)和太阳能蒸汽转换效率(90%)。这项工作研究了在太阳能光热蒸发中水分子团簇在PPy网络中的不同行为、IPNF器件的稳定性及其抗盐性,通过COMSOL传热模拟证实了蒸发表面处局部热量的增强。5.二氧化锰纳米片/聚偏二氟乙烯(MnO2/PVDF)产水/发电双功能器件。Mn O2/PVDF太阳能双功能器件被设计作为同时具有产水、发电和可穿戴触觉传感等功能的器件。与纯PVDF膜相比,分级Mn O2纳米片改变了PVDF的介电和铁电性能。在频率为2 Hz的10 N重复机械力下,Mn O2/PVDF复合膜成功实现了20 V的开路电压和0.10μA的短路电流。Mn O2/PVDF复合膜展示了收集人类运动的生物力学能量的能力,例如通过手指关节敲击、步行和跑步收集能量。更重要的是,将聚吡咯浸渍在Mn O2/PVDF复合膜上制造了高效的太阳能蒸发器件Mn PVDF@PPy。在一个太阳照射下,该器件实现了1.85kg m-2 h-1的蒸发速率。同时,蒸发过程中的余热也可以通过与Mn PVDF@PPy膜接触的温差发电片进行收集。在一个太阳下,该发电片实现了135 m V的开路电压和33 m A的短路电流。因此,这种压电-光-热混合系统展现了在各种天气条件下用作发电,并持续提供安全的饮用水的功能。6.四氧化三铁@聚吡咯基(Fe3O4@PPy)产水/发电双功能器件。Fe3O4@PPy被成功负载在纤维素膜上,实现了农业废水浆液中的挥发性氨(NH4+)或阳离子亚甲蓝(MB)染料的有效去除。通过优化存在于Fe3O4@PPy表面的带正电荷的R-NH+基团,实现了NH4+和阳离子MB染料的协同除去。该器件具有出色的太阳能光吸收性能(95%)、柔韧性(75%)、以及对NH4+化合物的Donnan排除性能。此外,将该器件与温差发电片结合,在2 k W m-2的太阳辐照下,实现了有效的电能输出(~45.4 Wm-2,~101 m A)。太阳能到电能的转换效率为γ=2.27%,展现了显著的太阳能余热回收潜力。这项工作提供了解清洁能源多功能整合利用和农业废水修复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粮食供应与食品安全是世界各国面对的共同问题,在这样的情景下,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应积极拓宽农业视野,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在实现高产的同时,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虫传病毒和细菌在进化与传播中对宿主的代谢与免疫反应会产生较大影响,且影响着介体昆虫的摄食、繁衍行为及和其他虫类群落之间的关系,促进着介体的生长发育,两者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共生关系。文章基于生态化防控的思想,综合了既往微生物组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并减少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对邳州市水稻病虫草害发生概况和农药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控、生态调控、稻田养鸭、生物农药防治与科学使用化学农药等方面对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进行了探索,并结合实例着重分析了绿色防控的效果和效益情况,以期为农药减量控害提供参考。
<正>2022年,伴随着数字科技成为全球经济复苏不可或缺的动力,媒体数字化转型深化。新型网络基础建设广泛铺开,夯实媒介数字化底座,也为5G、超高清、AI、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持续突破打下坚实基础。随着融媒时代的发展变化及用户需求的转变,技术上的融合成为传媒行业的普遍现象,如5G、AI、VR等多种技术的耦合,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开发全新的视听表达及应用场景,形成了新的传媒业态,由此,
期刊
<正>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报告提及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能源相关内容。带你一图了解。
期刊
强调课程内容结构化,就是要通过结构化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结构化学材能够避免知识的分散、割裂现象,促进知识的整体感知、有效理解,因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有益支架。结构化学材,让学习内容趋于整体系统,让学习过程实现整体关联。
大曲是浓香型白酒的糖化发酵剂,富含多种功能微生物及酶类,这些功能微生物对浓香型白酒的质量和风格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对不同发酵阶段、不同浓香型大曲产地、不同曲块部位及不同等级质量的大曲微生物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大曲中重要微生物的功能进行阐述,以期为大曲功能微生物的研究解析方向,为浓香型白酒的质量和风味成分研究提供参考,促进大曲功能微生物的研究,加深对浓香型白酒大曲的了解。
狭义的学前教育风险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园内与幼儿有关的事件或情景。学前教育的风险分类存在一定的多样性,并呈现出层次递进的样态。学前教育风险整体具有易识性特质,少数学前教育风险由于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而呈现出难识性。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缺失以及多种风险的交叉、叠加可能会导致学前教育风险的难识。因此,有效的识别程序与识别主体是识别学前教育风险的重要依据。如果我们把风险的偶发因素与主体的相关活动结合在一起来分析,
<正>如何发现“虫子的食物链”实现“以虫治虫”?能否从生物中找到有效的抗虫基因,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外来基因对昆虫求偶行为起到什么作用?生物入侵有哪些奥秘?这些有趣的问题都可以在浙江省作物病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找到答案。作为依托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科建设的一流平台,实验室专门研究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可持续控制,为浙江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物病虫
期刊
能源是实现乡村振兴乃至农业农村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我国农业农村领域未来既有旺盛的能源需求,同时也为光伏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推动农村地区光伏电力资源有效利用,需要积极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光电及储能技术和应用形式创新,改革需求侧电价机制,加强行业政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