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孕期感染弓形虫对子代发育及糖皮质激素对宿主抗弓形虫的影响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an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能感染所有哺乳动物的有核细胞。它能导致先天性和获得性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其中先天性弓形虫病可导致胎儿死亡、畸形及其他后遗症。我们重点研究了小鼠不同孕期感染弓形虫(Prugniaud strain)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来源于孕期感染的新生子代鼠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然而在子代鼠60日龄时,感染组和对照组子代小鼠体重之间差异不显著。怀孕早期感染组的子代鼠存活率明显低于其它孕期感染的子代鼠和对照组的子代鼠。小鼠避暗试验结果显示:与来自晚期感染的阳性子代鼠(脑内能够找到包囊的个体)、对照组的子代鼠以及所有来自感染组的阴性子代鼠(脑内未找到包囊的个体)相比,来自于早期感染和中期感染的阳性子代鼠显示出更短的潜伏期和更多的错误次数。来自早期感染和中期感染的子代鼠脑内包囊负荷数明显高于晚期感染组的脑内包囊负荷数。此外,我们的试验结果也显示了,NIH小鼠有更高的先天性感染率(90%左右)。结论:怀孕早期和中期感染弓形虫能导致子代严重的先天性弓形虫病,如死胎,存活率降低以及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本研究为更详尽的地阐明小鼠不同孕期感染弓形虫所造成的子代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而且也为更好地研究理解其他哺乳动物(包括人)的先天性弓形虫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和模型。   众所周知,对免疫缺陷人群如艾滋病及器官移植病人来说弓形虫病可能危及生命。随着糖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在治疗自生免疫性疾病和免疫排斥反应方面的广泛使用,使急性弓形虫感染的病例常有报道。然而,在急性弓形虫感染和免疫抑制剂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仍然不是很明晰。这部分研究了糖皮质激素对SD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抗弓形虫(RH strain)感染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不论是体外给药细胞试验还是体内给药一体外观察试验,经糖皮质激素处理过的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培养12,24和36 hrs后,其上清一氧化氮(NO)的分泌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巨噬细胞iNOS的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也明显下降。随后,我们又分析了弓形虫在腹腔巨噬细胞内的增殖情况。在正常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弓形虫不但不增殖,而且在培养24 hrs后,弓形虫数量出现一定的减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经糖皮质激素处理过的腹腔巨噬细胞内,弓形虫大量增殖尤其是培养24 hrs后更为明显。此外,我们也对弓形虫感染后的巨噬细胞NO分泌量也进行了检测,发现弓形虫感染能更进一步抑制巨噬细胞NO的产生,这可能也是弓形虫为了能在巨噬细胞内生存,逃避宿主攻击的一种有效地机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能使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抗弓形虫能力显著下降,其中巨噬细胞NO分泌的减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为。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建立了NIH小鼠弓形虫慢性感染模型并通过糖皮质激素药物的治疗来诱发弓形虫的急性感染。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糖皮质激素能导致脾脏萎缩和腹腔巨噬细胞数量的减少,使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腹腔巨噬细胞的数量明显低于非用药组小鼠。我们也对各试验组小鼠的脾脏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培养,发现慢性弓形虫病复发组(慢性感染用药组)小鼠脾脏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NO的分泌量最高,而慢性感染组NO的分泌量次之;正常组和正常用药组NO的分泌量最低,尤其是正常用药组更为明显。此外,我们还对感染组小鼠脑内包囊负荷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慢性复发组小鼠的脑内包囊负荷数显著高于慢性感染组。我们的研究结果在阐明NO在维持弓形虫慢性感染中的作用以及服用糖皮质激素能导致弓形虫急性感染和慢性弓形虫病的复发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虽然已经有许多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研究喷雾干燥过程的报道,由于其复杂性,目前仍然缺乏准确的模型、程序来模拟喷雾干燥现象。本论文研究单粒径喷雾干燥过程,相比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