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恩斯小说历史观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n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英国当代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三部小说——《福楼拜的鹦鹉》、《十又二分之一章人的历史》、《亚瑟与乔治》分别进行解读,体会作者在每部作品中对于历史、真实关系的不同认识,由此窥探作者在这三部作品中不同的历史观。在《福楼拜的鹦鹉》中巴恩斯通过叙述者对福楼拜当年使用的那只鹦鹉的追寻、对福楼拜的追寻、对包法利夫人的追寻、对费丽西蒂的追寻以及叙述者本人和妻子关系的追寻,体现作者对于历史和真实关系的怀疑;到《十又二分之一章人的历史》中巴恩斯又通过片断、拼贴、颠覆等手法体现对历史话语权的质疑对历史真实难以把握的困惑,进而对历史真实性进行无情的解构;然而,再到《亚瑟与乔治》中巴恩斯的历史意识却不断增强,他将曾经活跃于作品中的自己的声音隐去,不再对作品中的人和事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是尽力地去还原历史,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置身于个真实的历史中。通过解读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巴恩斯在过去二十年创作中历史观的流变,并且可以透视这种转变看到社会文化背景的改变。最后,我也希冀可以通过对此的分析,感受英国部分当代作家从后现代时期到今,其总体创作历程中对于作品中历史观认识的流变。
其他文献
“轮回转世”模式来源于宗教概念,但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逐渐与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新的意蕴。它淡化了宗教色彩,对古典小说的叙事视角、时空铸造、悬念设置,以及悲剧
连动式是汉语语法体系中的一种较为复杂的动词谓语句。作为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一经提出,就引起了语法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选取中古时期口语性极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