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业生产中,秸秆是一种巨大的具可再生性的宝贵资源。如果经过科学有效的微生物发酵处理,秸秆当中所含的营养物质以及其适口性可大大提高。本试验以猪盲肠为微生物来源,从中分离出能有效分解纤维素的菌株,以期为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为开发适合喂猪的发酵秸秆饲料提供菌种资源。试验一:通过CMC-Na刚果红培养基从猪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出一株具有产纤维素酶能力的菌株JY-1,经检测产酶活性达0.32U/ml。采用16SrDNA分子学测序技术鉴定其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试验二:对菌株JY-1所产CMC酶进行酶学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Y-1所产CMC酶最佳反应pH值为5.5~6.0,最佳反应温度为55℃附近,在pH值5.0~6.0、温度30℃~40°C范围时该酶能保持较高活性,在pH值3.0时能保持79%的酶活性,具有一定的耐酸性。试验三:对菌株JY-1发酵玉米秸秆的最佳条件进行初步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菌株JY-1在精料组合(玉米与豆粕1:1)添加量为1%(P>0.05),玉米秸秆粉碎粒度为1~2mm(P<0.05),料水比为1:1.5(P<0.05),接种量为2%(P<0.05),发酵时间至少为9~10d的条件下发酵产酶活性最佳。相较于发酵前,发酵后的玉米秸秆NDF下降了7.6%,差异显著(P<0.05)。ADF下降了5.5%,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后玉米秸秆的CP含量提高了11.3%(P<0.05),说明该菌株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试验四:探究饲粮中添加发酵玉米秸秆对仔猪生长性能、饲粮营养消化率、血液VFA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本试验选择健康状态良好的长x大二元杂交仔猪24头,体重为12.05±0.32kg,分别用发酵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等量替代10%的基础日粮,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头,分别为10%玉米秸秆组和10%发酵玉米秸秆组,每组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仔猪。试验结果显示:(1)10%发酵玉米秸秆组相比于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5.4%(P<0.05),平均日采食量增加了8.3%(P<0.05),料重比下降了4.7%(P>0.05)。(2)10%发酵玉米秸秆组对CF、ADF、NDF、CP的消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EE的消化率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10%发酵玉米秸杆组血清中乙酸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丙酸与丁酸含量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10%发酵玉米秸秆组小肠发育形态与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5)10%发酵玉米秸秆组相较于对照组的盲肠微生物丰度有所提高,有益菌Prevotella(普雷沃氏菌)、Lactobacillus(乳酸杆菌属)数量增加。由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从猪盲肠中分离出一株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所产纤维素酶具有较强的耐酸性。利用该菌对玉米秸秆发酵后可降低玉米秸秆纤维含量,提高粗蛋白含量。经菌株发酵后的玉米秸秆饲喂仔猪相比于未发酵的玉米秸秆,其能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对仔猪血液中乙酸含量有提高,对仔猪小肠形态发育无显著影响,对仔猪盲肠微生物区系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