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初对辽战争中的军粮供应是宋朝北方战场上军粮供应体系形成的开始,也是研究宋代军粮供应问题不可回避的一部分。本文所做之研究,主要限于澶渊之盟以前,即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这45年间。此间北宋就如何满足战争中日益扩大的军粮需求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逐步从较适合临时性、小规模军事突袭的军粮供应方式发展为平战结合、水陆运输并行,入中、籴买、移兵就粮、屯营田、发展乡兵等手段相结合的供给体系。宋辽主战场河北发达的水系为军粮运输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经过宋初三朝的疏导和营建,形成了沟通内地与沿边的、纵横交错的水运线,并在战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宋太祖朝是北宋对辽作战中军粮供应的探索期,北宋在南北作战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河北边境实施一系列措施,为其后的对辽军事活动打下基础;宋太宗朝,以雍熙北伐失败为界,宋辽双方在军事攻守上对调,此前北宋军粮供应注重异地转饷,此后重点则转为在减少转饷费用的前提下满足军粮需求;宋真宗朝,北宋在宋辽战场上的军粮供应压力因屯兵而加大,在发展原有军粮供应方式的基础上,采取与北宋防御战略相适应的移兵就粮,从而缓解了转输困难地区的军粮供应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宋军河北战场的兵力部署。与此同时,北宋在战争中逐步形成了军粮征集、管理、运输、发放一系列制度,使军粮供应更加系统化、正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