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肺脏超声(LUS)在判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病情程度及评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疗效的价值,并探索LUS评分在RDS的量化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RDS患儿共85例,根据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分级分组,轻症组49例,重症组36例,分别在治疗前(同首次胸部X线检查时间)、治疗后12h、24h进行肺脏超声检查及肺LUS评分,观察肺脏超声征象及LUS评分的变化,分析肺脏超声评估RDS病情轻重以及评价疗效与X线检查的一致性,探讨LUS评分作为量化指标的可行性。结果:1、轻症RDS超声下可见局灶性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较轻,肺泡-间质综合征,胸膜线模糊、A线消失;重症可见大面积的肺实变伴明显支气管充气征,严重的肺泡-间质综合征,胸膜线、A线完全消失以及胸腔积液;轻重症RDS的恢复过程表现为肺实变范围缩小,支气管充气征减轻,肺水肿减轻,胸腔积液消失。2、治疗前,LUS评分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18.2±2.3 VS.27.6±4.1,t=7.482,P=0.037),LUS评分对RDS患儿病情轻症预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85.7%和83.3%,重症的预测分别为87.1%和86.5%。3、治疗前,X线与肺脏超声在对轻重症RDS的判断上比较,X2=0.634,P>0.05,无统计学差异。4、无论轻重症,在PS治疗后LUS评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著下降(P<0.01/0.001),且与非PS治疗组比,其在治疗后12h下降了约24.4%~28.9%,在治疗后24h更是下降了37.3%~50.0%。重症组PS治疗后的LUS评分下降幅度较轻症组高约1.29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5、治疗后12h,轻症组的肺实变率、肺水肿率、胸膜线异常率、A线消失率下降了26.3%~42.1%,重症组的下降15.3%~23.1%;肺滑动征从0增加了19.2%。24h的肺超声征象显示轻症组患儿肺实变率、肺水肿率、胸膜线异常率、A线消失率全部下降了50%以上;重症组患儿下降了约40%。6、治疗后24h,X线与肺脏超声对轻重症疗效判断上,轻症RDS之间的X2=0.677,重症RDS之间的X2=0.589,P均>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肺脏超声在评估RDS患儿病情程度及评价疗效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2、LUS评分可作为量化RDS病情及评价疗效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