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区肉牛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bb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蒙山区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少数民族聚集多的连片特困地区,其中有13个县(市)属于国家划定的西南肉牛发展区,目前肉牛产业的发展处于农户自繁自养和小规模养殖阶段,经济效益不高。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对肉牛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实现乌蒙山区肉牛产业发展的路径极其必要。本文以古蔺县为例,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走访和对部分规模养殖户进行调研的方式,发现古蔺县肉牛产业在能繁母牛养殖方面主要存在养殖规模小,养殖技术参差不齐,养殖成本高,养殖效益低,未形成有效利益链接机制等问题。在商品肉牛育肥上,主要存在肉牛品种混杂,规范育肥场较少,上下游链接不紧密,商品肉牛育肥效益不稳定等问题。在加工销售上,主要存在加工企业少,生产条件差,无专业营销组织,与养殖企业连接不紧密,牛肉品质不稳定等问题。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古蔺县护家生态循环农业综合体建设的实践探索,提出乌蒙山区实现肉牛产业发展的建议模式,即:以平台型组织为支撑,以屠宰加工厂为驱动,以集中育肥为关键,以能繁母牛养殖家庭农场和合作组织为基础,以专业化服务组织为依托的肉牛产业发展模式。根据古蔺县当前肉牛产业现状,为加快肉牛产业发展,需要扶持平台型组织围绕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打通从肉牛养殖到牛肉销售的各个环节,实现产业整体联动。要引导成立饲草生产、供应、养牛技术服务、肉牛购销和粪污循环利用等专业服务组织服务养殖业主。要通过提前做好建设规划、制定激励政策等方式引导建设标准化能繁母牛养殖场、养殖小区和规模育肥场。
其他文献
院校学科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业进步,亟需图书馆相关文献信息资源的泛在支持,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源自馆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素质与能力发展,应体现当
为了探究微小RNA(miRNA)在肝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可行性、有效性,本研究将机器学习方法与miRNA标志物结合应用于区分肝癌及乙肝病毒感染者与健康人群。本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工作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脑梗塞病的治疗时机和最佳疗效.方法对本组112例患者进行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结果从起病到接受高压氧治疗,病程在30天以内的治疗34例,其有效率达100%;6个
目的为了解珠海地区已婚育龄男女对性传播疾病(STDs)知识的认识与需求状况.方法对该地区已婚育龄男女随机抽取合格对象,提出有关STDs的问题,采取匿名问卷方式进行.结果调查对
本文对716例应用催产素引产的产妇,采用了严格掌握引产指征,控制好药量,专人守护并记录.严格观察催产素滴速、子宫收缩、产程进展、胎儿及产妇情况等措施.引产成功率高,无严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飞跃发展,新药的品种不断增加,广大病人用药的机会也日益增多,因而药物反应有明显增多趋势.我院是基层医院,门珍每天静脉点滴平均有50多个,有时超过80个.
为了防控低致病性禽流感引发的产蛋下降症,在用禽流感H9HL株免疫(对照组)的同时,再用H9SD696株强化免疫2次(试验组)。结果显示,不同时期抗体效价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高出0.66个滴度;平
明清之际的西域,以横贯东西的天山山脉为界,可分为两大部分:天山以北地区,即清代文献中的天山北路,水草丰美,卫拉特蒙古诸部游牧于此,逐渐发展成为准噶尔汗国,天山以南地区,包括东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