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它展现了人类语言经济性和认知经济性的原则。多义词的产生不仅减少了单词的数量,减轻了语言学习者的负担,而且满足了语言交流多样化的要求。然而多义词的学习在词汇学习中一直是一大难题,受传统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人们对于词汇的学习更多地关注单词内在因素,如单词的构成等,而忽视了其外在因素,如与人类认知之间的关系等。因此,传统的多义词的学习策略大多采取机械记忆或者语境猜测等方法。由于缺乏对词义形成及延伸网络系统形成的整体掌握,多义词的记忆效果差,而且学习效率低。认知语言学的兴起给多义词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认知语言学认为,词的多义现象是词语具有多种互相联系的意义的语言现象,是由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它与其相关的意义延伸的过程,是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原型、家族相似性是多义现象形成的内在基础和结构,隐喻和转喻是多义词形成的最主要的认知机制。多义词的研究与范畴研究之间有着许多共性。本文拟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解析,剖析多义词词义之间的认知联系及其运作机制,并以东北林业大学100名大一新生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采取访谈,调查问卷及词汇测试的形式作为实验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及Excel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并探讨了1)大学生对英语多义词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2)词义延伸的形成模式及认知机制对多义词的记忆及运用的影响;4)多义词原型意义及边缘意义对词义习得的影响情况。本文旨在通过认知原型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的英语多义词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科学高效习得多义词的能力。本文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在理论上,本文系统地探讨了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在词的多义性上的研究,着重于多义词各义项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对今后的多义词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实践上,本文对大学生非英语专业多义词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措施指导多义词的学习和教学,对于提高多义词的学习效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