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新设备接入配电网,推动着配电网向分布式、共享式、供电商和用户双向互动的智能配电网方向转变。新型配电网庞大且复杂,传统集中式保护和控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分布式保护和控制方法具有逻辑简单、可靠性高和扩展性强等优点,是智能配电网的发展方向。但是,分布式算法依赖通信和决策去中心化的特点改变了传统建模和仿真的基础,使得原有分析方法不再有效,智能配电网分布式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含高比例间歇式能源的区域型智能电网集成综合示范”(2013BAA01B00);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电网保护和控制的方法”(201506130035); 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2015GK1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新设备接入配电网,推动着配电网向分布式、共享式、供电商和用户双向互动的智能配电网方向转变。新型配电网庞大且复杂,传统集中式保护和控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分布式保护和控制方法具有逻辑简单、可靠性高和扩展性强等优点,是智能配电网的发展方向。但是,分布式算法依赖通信和决策去中心化的特点改变了传统建模和仿真的基础,使得原有分析方法不再有效,智能配电网分布式算法的研究需要一套全新的理论支撑。电网信息物理系统能够对复杂系统进行精确建模,且能够跨越电力和通信等多个系统进行分析。立足于该系统,本文提出了智能配电网分布式控制策略的分析及评估方法,构建了一个信息物理联合仿真环境,并对四个典型信息物理耦合场景进行了分布式保护和控制方法的研究。论文开展的研究工作以及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分布式控制策略分析评估方法和联合仿真环境设计方案结合智能配电网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信息物理联合仿真的分布式控制策略分析及评估流程。为了解决当前信息物理联合仿真对分布式控制仿真支持的缺失,设计了基于JADE的分布式信息物理联合仿真环境方案,对仿真框架、模块连接和时间同步等仿真细节进行了详细研究。结合分布式控制器的性能指标评估,提出了建立精确控制器模型的方法。使用论文提出的分析评估方法和仿真环境分析了基于局部异常因子的配电网分布式故障定位算法,结果证明了论文提出的分析评估方法和联合仿真环境方案能够对智能配电网分布式控制策略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估。(2)研究了分布式差分保护在以太网无源光网络上的应用方法通过对配电网差分保护算法以及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的分析,提出了基于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的分布式差分保护方法,对处理流程、服务器位置选择和长距离通信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使用信息物理联合建模的方法,构建了短路故障时的电力馈线和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模型,对差分保护受到同步误差和延时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针对IEEE-34测试馈线设计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通信系统,使用联合仿真环境搭建了其电气模型和通信模型,对论文提出的保护方法进行了联合仿真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设计,分布式差分保护算法能够在以太网无源光网络上实现快速和可靠的故障定位和隔离。(3)提出了分布式馈线自动化通信网络方案和参数优化方法利用信息物理系统关联性分析,对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方式、拓扑结构、通信协议和数据同步四个核心设计对电流差分保护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分布式电流差分保护的通信系统方案。使用通信模型和电气模型联合建模的方式,建立了通信系统延时、数据丢失和通信抖动对分布式保护的干扰模型,提出了通信参数的优化方法。基于联合仿真环境,搭建了一个实际配电线路的保护和通信系统,利用联合仿真对其进行性能评估和数值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通信网络方案和参数优化方法能有效提升电流差分保护的可靠性。(4)提出了基于拍卖理论的分布式自愈算法设计了一个基于多代理技术的配电网分布式自愈架构,从系统结构、节点控制策略和区域操作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基于拍卖理论的配电网分布式自愈算法,研究了区域和全局目标设定、资源识别、出价和裁定等方面的内容,描述了代理的自治控制和协商方法和实现配电网快速自愈的方法。基于一条实际配电线路,在联合仿真环境中搭建一套完整的电气、通信和控制器模型,利用联合仿真对各代理间的博弈过程和配电网自愈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估。仿真结果证明分布式自愈算法能够自主找到最优重构方案,实现快速供电恢复。(5)研究了分布式潮流控制算法在智能地铁供电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对地铁供电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建模,分析在不同列车运行模式下的能馈特征,提出了再生制动电能回馈的优化控制目标。设计了基于能源路由器的智能地铁供电系统电气和通信网络,提出了能源路由器分布式控制策略,对系统状态确认、优化控制模型和分布式优化流程进行了详细讨论。使用联合仿真环境搭建了包含能源路由器和地铁车辆的地铁供电和通信模型,对分布式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实时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分布式潮流控制算法能降低地铁供电网络损耗36.7%,对提升系统能源利用率有较大帮助。论文对分布式控制策略分析评估理论、信息物理联合仿真系统和分布式保护控制算法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一方面能为智能配电网分布式保护和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这套分析评估理论能够对电力和通信耦合的复杂配电网进行深度分析,为分布式智能配电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撑。
其他文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不再为数据匮乏而感到困扰,反而越来越关注数据的质量问题并开始探讨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最有价值信息的方法设计与理论研究。作为该系列研究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异常检测侧重于检测和识别数据集中与大部分样本存在显著差异的异常样本,已成为在网络安全的入侵检测、机器设备的故障检测、医疗图像的癌变细胞识别、金融行业的信用卡欺诈检测等多个领域的热门研究话题。目前大多数的异常检测研究专门针对某个
众所周知,传统光学成像极易受到周围条件以及成像距离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量子物理和成像技术的结合下衍生出了一种新型的成像方式,即主动照明关联成像,也称鬼成像。与传统光学成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非利用探测器直接对物体进行成像,而是通过二阶或者高阶关联的方法在不含物体的光路中重构目标图像。在成像过程中,接收物光的桶探测器只统计光强值,并不需要进行空间分辨测量,而与之关联的另一路光束在空
语音情感识别技术是语音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它通过分析和识别语音信号中情感信息来判断说话人的情感状态,使机器具备与人类一样的情感感知和处理能力。研究者利用传统机器学习作为分类器,构建起语音情感识别系统。近年来,深度学习被引入到语音情感识别处理中,提高了语音情感识别的识别性能。因此,研究识别性能更优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情感识别模型对促进语音情感识别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传统的
石油中含有的石油烃和重金属都是持久性污染物,两者都具有很强的毒性特征可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了极大的潜在威胁,如何安全有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已经成为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开展了许多石油污染土壤治理的实验。生物修复技术因具有成本低、不破坏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环境、没有二次污染、操作简单等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在研究中发现油污土壤中的高分子链石油烃具有较强
碳点(Carbon dots,CDs),分为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碳纳米点(Carbon nanodots,CNDs)和聚合物点(Polymer dots,PDs)等三类,是一种新型的碳基零维荧光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独特的荧光可调性、卓越的催化性、优异的光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等特点,在生物医学、光电器件、催化和化学传感等领域中应用广
基因沉默,又称为RNA干扰,是真核细胞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重要的分子机制。在真核细胞中,小分子RNA引导AGO蛋白至m RNA形成RNA诱导沉默复合体,小分子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与靶RNA结合,利用AGO蛋白水解酶的性质,通过切割降解靶RNA或抑制靶RNA翻译的方式调控靶RNA的表达。在哺乳动物细胞中,AGO2是唯一一个具有切割活性的AGO蛋白家族成员,在哺乳动物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
多孔金属是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车辆交通、生物医疗等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良好的应用前景。相比随机结构多孔金属,有序多孔金属的结构规则有序,设计性和可控性强,因而有利于性能优化和扩展应用,因此有序多孔金属的结构设计必然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结构设计是优化有序多孔金属力学性能的重要方法,而向有序多孔结构内部引入填充物替代原有气相,进而获得基于有序多孔金属的双连续互穿结构
双开口气波制冷机是一种以双开口气波管为核心部件,利用非定常波使两股气流进行能量交换,实现气体冷热分离的新型膨胀制冷装置。由于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转速低、可带液等优点,故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目前,此类制冷机等熵膨胀效率可达65%。气波管内非定常流体与管壁间存在脉动流固传热现象,是造成等熵性能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对于小流量、大膨胀比的制冷机,影响尤为显著。深入研究双开口气波管脉动流固传热与制冷强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加速进行,在工业生产、经济活动、气候变化、能源生产分配、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中都产生了大体量、多类别、多维度的海量数据。其中,时间序列数据能够客观有效的反映各领域中不同现象和活动的变化过程,其背后蕴含了丰富的演变规律。对这些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便可从中学习和总结出相关的数据变化规律,而若能有效的掌握这些规律并且将其运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中,便可实现优化资源
光纤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操作简单及可在线检测的光学检测技术,并且具有免标记、不破坏样品成分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医疗诊断和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葡萄糖、氨基酸和重金属离子等生物活性分子和离子作为诊断疾病、监测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标志物,在生命体中的含量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生物活性分子和离子的高精度动态检测对实现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