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灾害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层建筑走入历史舞台,然而高层建筑火灾却是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难题。解决高层建筑火灾难题应当防治结合,即预防与应急管理相结合。人员疏散是高层建筑火灾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研究人员在疏散过程中的心理、行为与决策是研究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问题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运用案例调研分析的方法,选取上海“11·15”大火为典型案例,研究幸存者的心理特征、行为特点和决策倾向。还原了从火灾发生到逃生结束受访者进行逃生自救的过程,描述了火灾发生后幸存者的基本行为与决策,并对其内部的联系和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在无火灾报警设施的公寓内,人群主要依靠自我感知的方式得知火情,存在滞后现象,大部分人第一反应不是逃生,火势对生命的直接威胁是人们最终选择逃生的动机;行动不便现象普遍存在,人群不倾向于使用电梯;疏散延迟受多因素影响;疏散过程中的行为对疏散结果有不同程度的积极或消极影响,排队行为并不典型。在幸存者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发放问卷,针对高层建筑日常使用者开展问卷研究,试图了解高层建筑日常使用者的基本特征,工作环境与行为习惯,及对火灾情境中行为决策的认知。发现高层建筑使用者平时主要使用电梯,火灾中排斥电梯,逃生经验缺乏,孤独感普遍存在等特征。研究总结出高层建筑使用者在火灾中的决策倾向及随楼层的变化特征,分析得出影响高层建筑使用者在火灾情境中心理、行为和决策的相关因素,得出日常行为习惯与特征影响火灾情境中决策的结论。运用效用、博弈、决策理论建立模型模拟真实情况中人群相互的影响和作用,模拟真实火灾疏散情境中人群面对电梯楼梯选择所作最终决策的分布,及随楼层的变化规律。发现电梯选择率随楼层升高呈现变大趋势,变化趋势相较于第一反应明显趋缓,各楼层电梯选择率在通常情景中基本不超过10%,安全电梯情景中不超过45%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