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镀镍废水中亚磷和镍的处理策略:氧化去除体系构建与机理探索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ef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镀镍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镍-有机配体络合物和低价态磷酸盐,其现有的处理策略通常是采用两步法,即高级氧化工艺(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OPs)结合后续的絮凝沉淀过程实现这些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此类技术对化学药品(如氧化剂、絮凝剂和碱等)或能源的消耗量大,且容易诱发二次污染。化学镀镍副产物亚磷酸盐(phosphite,HPO32-)具有还原性、动力学稳定性和难生物去除等特征,其直接通过絮凝法或生物法处理时分离效率低,HPO32-的氧化处理是其可通过絮凝过程高效去除的必要前提。难降解的镍络合物(如乙二胺四乙酸络合镍,EDTA-Ni(Ⅱ))一般需先采用AOPs处理降解EDTA从而破络释放Ni(Ⅱ),后经絮凝或加碱沉淀等过程从水中分离重金属镍,深度矿化处理过程消耗大量氧化剂、催化材料或能源。因此,需要研究更简易、经济和绿色的化学镀镍废水处理技术,减少化学药品和能源的消耗。不同于多步骤的处理策略,我们通过构建合适的反应体系分别实现了HPO32-、EDTA-Ni(Ⅱ)等难去除污染物在电化学或化学过程中高效氧化和快速分离处理,同时致力于研究体系中诱导污染物氧化的关键活性物种并探索其反应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总结如下:(1)水中HPO32-溶解性强且微生物利用率低,其在传统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效率明显低于正磷酸盐(phosphate,PO43-),我们采用复合金属氧化物(MMO)阳极原位产氧的三电极铁电絮凝装置,构建了耦合电化学氧化(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EO)/电絮凝(elecro-coagulation,EC)过程的EO/EC处理体系,实现了水中HPO32-的一步法高效氧化分离。EO/EC体系处理(21)(15)分钟,可去除74.25%HPO32-(MMO阳极100 m A;Fe阳极100 m A;初始浓度1.0 m M),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的EC(<23.41%)和化学絮凝(<5.03%)过程。研究发现溶解氧是提高EC过程中HPO32-去除率的关键因素,HPO32-被氧化生成PO43-促进了其在铁絮体形成过程中被同步分离去除。通过活性物种掩蔽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PR)测试甄别出诱导HPO32-氧化的关键活性物种是Fe(II)/O2反应产生的超氧自由基(superoxide radical,·O2-)。EO/EC体系处理实际废水中磷、镍污染物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EC工艺,具备工程应用的潜力。(2)(36)(46)(14)(36)C过程直接处理含高浓度HPO32-的强酸性废水时效率较低,我们基于废水中存在的Cl-和三电极装置的可控性,构建了活性氯介导的电化学AOP体系以强化HPO32-氧化预处理强酸性废水。研究发现:Cl-在(44)(44)(46)阳极电解产生次氯酸(hypochlorous acid,HCl O)等氧化剂,在Fe阳极施加小电流可显著提高HPO32-的氧化速率((16)(20)(15)分钟内氧化(23)(15)(4)-(16)(15)(15)(4)HPO32-(14)(16)(15)m M);预氧化过程中产生富含磷元素的铁絮体沉淀,具有回收价值。氧化处理后可通过调节电路电流重构EO/EC体系快速去除氧化产物PO43-。通过活性物种掩蔽实验和EPR测试确认了三电极体系中存在Fenton-like反应,推测该处理过程中Fe2+/HCl O反应生成的活性高价铁物种(Fe(IV))促进了HPO32-的氧化。(3)Fe2+和HCl O之间的Fenton-like反应可构成很有应用前景的AOP体系用于氧化降解水中污染物;通常认为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OH)是该反应的主要氧化活性产物,但存在争议。我们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穆斯保尔谱(M(?)ssbauer spectrum)、甲基苯基亚砜(PMSO)化学探针识别、EPR等多重物理化学表征和测试以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深入研究了Fe2+/HCl O的反应产物及其特征,解析了Fe2+/HCl O-AOP体系的关键变化过程和反应机理。发现Fe2+/HCl O反应所生成的活性中间产物为四价铁(Fe IVO2+),而不是·OH。不同于Fe2+/H2O2反应,该反应为非自由基变化过程。(4)氧化破络合是重金属络合废水处理的关键步骤,通常认为有机络合剂及其中间产物在AOPs体系中的降解矿化是镍等重金属通过絮凝沉淀分离的必要前提。我们采用氧化剂直接处理的一步法工艺,在碱性条件下快速分离EDTA-Ni(Ⅱ)中的重金属镍:使用过硫酸氢盐(peroxymonosulfate,PMS)处理可将水中的溶解性镍浓度(初始浓度2.0 mg L-1)降低至0.1 mg L-1以下。此外,我们通过原位拉曼光谱(in-situ Raman spectra)、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UPLC-MS)、EPR等实验测试和DFT计算深入解析了EDTA-Ni(Ⅱ)/PMS体系的关键过程,提出了PMS直接攻击Ni(Ⅱ)(重金属)而不是EDTA(配体)的反应机制,发现高价镍物种(EDTA-Ni IV=O)是诱导重金属自驱动破络的关键活性中间产物,具有强氧化性的Ni(IV)破络后形成含有Ni(III)的镍氢氧化物固体从水相中分离。通过选择性氧化过程诱导生成高价镍物种促进破络合发生是可行的重金属分离路径。
其他文献
缺血性心脏病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致死病因之一。心肌缺血的早期检测是实现及时有效的治疗,减少甚至避免持续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梗死,挽救生命的关键因素。心电图虽然是目前诊断心肌缺血最简单、使用最广泛的临床手段,但临床中许多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图仍表现正常或大致正常。基于心电图的心肌缺血早期准确检测仍是心血管病领域重要且困难的问题。心电动力学图(Cardiodynamicsgram,CDG)是我们近年来提
生成测试用例是软件测试的必要前提,路径覆盖测试用例自动生成(ATCG-PC)作为一种智能化软件测试技术,是提高软件测试效率的有效途径。此外,ATCG-PC可视为一个大规模黑盒优化问题,其高效求解算法研究对于软件工程与优化算法领域均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将针对测试用例生成面向分支覆盖或更低覆盖标准、测试用例生成效率低、求解速度慢、缺乏可解释性、需要人工辅助这些痛点逐一展开研究。研究从路径覆盖测试用例
土体是由岩石不断风化形成的颗粒性材料。物理风化使土体从块石到黏粒跨越约5个数量级,表现出明显的几何跨尺度特性;化学风化使土体从原生矿物到次生矿物种类繁多,表现出明显的矿物组成多样性。这些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相同、成分不相同的颗粒堆积成孔隙形状不一、空间结构复杂的自然土体。因此土体具有典型的颗粒性、多相性、结构性、跨尺度性及非均匀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土体表现出独特的工程特性。由土颗粒粒径几何大小、矿物
聚合物共混改性一直是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的一个颇为热门的研究领域。随着5G时代的到来,通讯设备、通讯基站等电信号的频率已经达到GHz并呈越来越高的趋势,低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的聚合物材料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为了突破PC/PP合金材料国产化的技术瓶颈,降低国内PC/PP合金材料对国外的依赖性,本文利用PP和PC都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的特性,采用聚合物共混改性技术,瞄准其在5G行业或者对
锂硫(Li-S)电池因其高理论能量密度(2567 Wh kg-1)、环境友好性以及低成本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Li-S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长链多硫化锂在电解液中溶解与迁移,会导致活性物质的持续损耗。此外,Li-S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体积变化(约80%),影响电极的结构稳定性。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Li-S电池的循环寿命。粘结剂是电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其在维持电极结构完整性、保证活性物
在水体中重金属离子难以生物降解,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人们采用不同方法脱除在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其中,黏土基吸附材料应用尤为广泛。伊利石/蒙皂石混层黏土(伊/蒙黏土)是一种分布广泛且储量丰富的不规则间层(混层)黏土矿物,然而,将伊/蒙黏土应用于重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鲜见,尤其是纳米粒级伊/蒙黏土及其复合材料。本论文构建和制备了含无机纳米颗粒(四氧化三铁)和/或有机质聚合物(3-氨丙基三
我国的石油与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使我国一次能源长久以来以煤为主。丰富的煤炭资源使煤化工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批商业化运行的新型煤化工项目落地建成。然而,煤和化工产品之间的氢碳原子不匹配导致了煤炭资源利用率低和碳冗余,使煤化工面临着高碳排放和高能耗问题。本文以典型的煤制甲醇过程为研究对象,调研了某煤化工厂的煤气化和煤焦化装置,发现将气化和焦化两个过程进行耦合可以实现煤炭的分级分质利用。在此基础上,
柔性薄壁椭圆轴承(Flexible thin-wall elliptical bearing,FTEB)是谐波减速器中波发生器的核心零部件,特殊的椭圆结构使其在工作中长期承受循环交变应力载荷,极易发生故障。由于运动特性的不同,普通滚动轴承的故障特征频率理论不适用于FTEB,而且FTEB的微弱故障特征在强背景噪声下会被掩盖。因此本文在FTEB的运动学特性分析基础上,研究其微弱故障特征提取及诊断方法。
近年来,以共轭聚合物(或共轭小分子)为代表的有机半导体因为其具有柔性质轻、可溶液大面积印刷加工等优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应用于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PSCs)和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等光电子器件方向。其中,PSCs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能源器件,在近期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步步靠近商业化实际应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共轭聚合物的能级调控策略及共混形貌优化手段,以探索相关研究对光电器件性能的提
由于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手术创伤和战争等引起不可控制出血造成创伤性死亡已成为全球关切的健康问题,因此开发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材料成为迫切需求,而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的天然高分子止血材料受到青睐,成为现代止血材料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本论文针对目前止血材料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开展定向氧化耦合热挤压3D打印构建氧化淀粉凝胶材料的研究。建立了漆酶-TEMPO体系定向氧化及其调控淀粉吸水性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