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多糖和磷脂酰乙醇胺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膜的主要组分。脂多糖分子位于细胞外膜外层,由亲水的多糖链和疏水的类脂A两部分构成。磷脂酰乙醇胺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膜中含量最高的脂质分子,约占70%。从革兰氏阴性菌中高效分离纯化脂多糖和磷脂酰乙醇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课题一方面采用疏水层析柱分离纯化了含有不同数目脂肪酸链的脂多糖分子,另一方面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出能够特异性识别磷脂酰乙醇胺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主要结论如下:(1)从大肠杆菌W3110、MLK1067和MKV15b中提取了脂多糖,并用ESI/MS确认了其的类脂A分别含有六条、五条和四条脂肪酸链。采用辛基、苯基和丁基三种疏水层析柱吸附上述三种不同结构的脂多糖,发现丁基疏水层析柱对脂多糖的吸附容量最大,而辛基疏水层析柱的吸附容量最小。采用甲醇、乙醇、异丙醇和正丙醇等有机溶剂对吸附的脂多糖进行洗脱,发现正丙醇对脂多糖的洗脱效果最好,且吸附在丁基层析柱上的脂多糖最容易被洗脱。(2)研究了溶液的离子强度和pH对丁基疏水层析柱吸附脂多糖的影响。发现吸附六链脂多糖的最适乙酸钠浓度和pH分别为0.6 M和4.7,吸附五链脂多糖的最适乙酸钠浓度和pH分别为0.8 M和4.5,吸附四链脂多糖的最适乙酸钠浓度和pH分别为0.7 M和4.4。(3)研究了不同结构的脂多糖在丁基疏水层析柱上的洗脱范围。发现17-19%正丙醇可以洗脱四链脂多糖,19-21%正丙醇可以洗脱五链脂多糖,24-26%正丙醇可以洗脱六链脂多糖。研究了不同结构的脂多糖混合物在丁基疏水柱上分离情况,四链脂多糖被12-14%正丙醇洗脱,五链脂多糖被17-19%正丙醇洗脱,六链脂多糖被22-24%正丙醇洗脱。(4)优化了磷脂酰乙醇胺印迹实验中涉及聚合溶液、聚合体积、模板添加量和吸附溶液的聚合配方。发现最适的聚合溶液是三氯甲烷,最适的聚合体积是10 mL,最适的模板添加量是7.5 mg,最适的吸附溶液是三氯甲烷。用红外分析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结构特征。(5)研究了磷脂酰乙醇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特性。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9小时能够达到饱和吸附量,吸附速率与聚合物浓度与模板浓度的乘积成正比。等温吸附实验表明初始浓度为0.06 mg/mL时,印迹聚合物的饱和吸附量最大,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聚合物的理论最大吸附值为5.244 mg/g。制备的印迹聚合物能够特异性地吸附磷脂酰乙醇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