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弃村落是社会飞速发展和进步以及快速城市化的产物,是特定时代特定地域聚落文化的载体,承载着特定人群的乡村生活记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环境价值,因此废弃村落景观的保护再生设计成为学科重要的景观设计类型,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嵊山岛后头湾村是浙江省嵊泗县嵊山岛上的一个废弃渔村,地理区位特殊,聚落文化有特色,承载着几代渔民的渔家生活记忆和独特的渔文化,自从村落废弃以来在当地气候和自然演变的情况下,大量的构筑物成为自然植被生长的载体,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引起了学者和业界对于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新的思考,因此基于废弃背景下后头湾村村落景观的再生设计对于丰富景观设计学科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作为废弃村落的典型代表,其景观再生设计具有较强的实践与示范意义。基于嵊山岛后头湾村景观再生设计的目标,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现场踏勘、对比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论述了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了国内外废弃景观再生的发展动态,明确了选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确定了技术路线,对比解析了山东日照凤凰措、山东坊茨小镇、蒋山渔村更新实践、犬岛艺术之家项目、拉默岛民防堡垒改造等国内外典型案例的特色与借鉴。基于后头湾村现场踏勘调研,进行设计场地的内外环境分析,即基于地理区位、渔村交通、岛屿与渔家文化、资源、周边环境以及气候等内容的外环境分析;基于场地内部地形地貌、构筑物、内部道路系统、植被以及设施等内容的内环境分析。探讨了相关问题,明确了包含规范、标准以及再生设计要求的设计依据、目标与定位,确定了聚落文化传承、适度干扰、成本控制、参与体验、人与自然共管共享等五大原则;基于前期分析,提出了“自然接管世界中的渔村聚落遗迹文化公园”的设计理念,即在自然主宰世界背景下的人类聚落遗迹,主要体现像人类看待自然界一样以自然界的视角再反观人类;基于理念和目标进行总体景观再生空间布局,塑造了入口区、艺术改造区、景观保护区、综合娱乐服务区4个功能区,对竖向、植被、交通、灯光照明、设施、视觉与导向等子系统进行总体再生规划,以总体布局为指导,基于位置、规模、空间体量、边界、内部道路以及区间关系等内容对各功能区进行了详细设计;从材料、体量、色彩等层面进行了基于建筑小品与铺装、植物、地形等景观设计要素的详细设计;基于文脉传承、参与体验、保护与再生等层面进行特色设计。全文共分为三部分五章,第一部分为第一、二两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解析了国内外发展动态,研究了典型案例;第二部分包含第三、四章,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对嵊山岛后头湾村景观总体再生设计和详细再生设计;第三部分是第五章,结论与展望,总结全文,展望选题未来研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