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形下我国太阳总辐射的分布式模拟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star010l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数据处理平台,以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作为地形的综合反映,成功解决了地形因子(坡度、坡向、地形遮蔽以及下垫面的非均匀性等)对复杂地形下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影响的问题,建立了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地形反射辐射等的分布式模型,改进了地形遮蔽度的分布式计算模型,反演地表反射率来考虑下垫面性质多样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影响.并通过晴空指数、直接透射率等综合描述大气对太阳辐射影响的参数,结合日射站和常规气象站水平面观测资料,对复杂地形下我国太阳总辐射进行了数值模拟,完成了复杂地形下全国范围内1km×1km分辨率太阳总辐射的空间分布制图.通过研究,将水平面的太阳辐射估算模型和复杂地形下太阳辐射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分布式模型有机结合起来,对复杂地形下太阳辐射的估算进行了有益尝试.本文建立的一系列分布式辐射估算模式,对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估算进行了有益的补充,扩展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畴,探索了地理信息系统与大气科学有机结合的方法.所生产的太阳辐射空间数据,可作为基础地理数据,供农林、气象、水文、遥感和太阳能工程等领域使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随着大气中PM10、PM2.5等污染物增多以及酸雨的频繁发生,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介绍了气溶胶和酸雨的一般概念、危害和山西省污染现状之后,对山西省2006-2009
利用2006年和2007年冬季南京雾外场试验中取得的雾水、污染气体、大气气溶胶连续监测资料,分析了雾水化学组分特征,探讨了雾水酸度来源及雾水离子浓度与大气污染物的关系。结果
本文利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6年7月20-24日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冷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将干侵入问题与东北冷涡暴雨的发生发展
利用1978-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743站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东半球区域30~60天振荡(ISO)强度年际变化对中国南方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
自上世纪90年代末集合Kalman滤波(EnKF)方法开始应用于大气资料同化领域以来,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有了较大进展,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国内对中
由于洋面上常规观测资料的缺乏,初值误差问题为台风路径预报的关键问题。而集合预报方法是解决初值误差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将集合预报技术应用于热带气旋路径数值预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