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张力五元环状碳酸酯的高效开环聚合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d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元环状碳酸酯是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CCU)的代表性下游产品,其主要来源于环氧化物与二氧化碳的环加成反应或者共聚过程中的“回咬”副反应。如今,CO2来源的环状碳酸酯产量高达8万吨/年。尽管环状碳酸酯在有机合成、制药、材料科学以及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但随着全世界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不懈追求,五元环状碳酸酯的产量增长迅猛,造成明显的资源过剩。另一方面,以PC等为代表的五元环状碳酸酯具备低毒、高沸点、高闪点、极好的离子电导率且来源广泛的优势,是一类理想的化工原料。但是,五元环状碳酸酯由于环张力极低,是一种热力学上非常稳定的有机化合物,这大大限制了其在化学领域尤其是高分子科学中的利用。有极少数的文献报道了 EC、PC等的开环聚合,但聚合过程往往伴随有大量副产物的生成,使得原子利用率极低。此外,聚合机理的不明确性也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揭露低环张力五元环状碳酸酯开环聚合的明确机理,并实现其高原子经济聚合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但却充满挑战的课题。本研究以实现低环张力五元环状碳酸酯的高原子经济聚合为出发点,基于聚合过程和产物分析,提出了低环张力五元环状碳酸酯均聚的详细机理,并基于对机理的认识提出了通过原位捕捉反应中间体策略,首次实现了低环张力五元环状碳酸酯的高原子经济聚合,并开创了其在嵌段聚合物精准制备方面的应用。本文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总结如下:1.低环张力五元环碳酸酯开环聚合的机理研究:基于KOH催化的PC开环聚合,结合核磁、质谱、气质联用等技术详细研究了所有产物包括低聚物以及小分子副产物的组成和结构,提出了 PC开环聚合的详细机理:PC先分解为关键中间体PO并伴随CO2的释放,在高温条件下一方面可以容易异构化为烯丙醇等衍生物,导致小分子副产物的生成,另一方面可以参与PO/PC共聚,生成(碳酸丙烯酯-醚低聚物)。并且聚合过程中首次检测到了中间体PO的存在,证明了该机理的可靠性。该机理不仅解释所有产物的生成过程,加深了我们对低环张力五元环状碳酸酯开环聚合的认识,而且还为后续实现其高原子经济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2.基于上述对于低环张力碳酸酯丙烯酯开环聚合的认识,我们提出了一种通过环状酸酐原位捕捉反应中间体PO的策略,可以有效避免副反应,并实现将PC选择性转化为高分子量聚酯,产率接近100%。开创的PC/PA共聚体系具备多个优势:①PO的缓释效应确保了聚酯的完全交替结构,无副反应;②PC的快速、定量转化;③CO2的释放为聚合过程的实时监测提供了便利的依据。通过串联聚合我们还可以将PC原位释放的PO/CO2完全固定为高价值的完全交替聚酯和聚碳酸酯,不产生任何废物,从而首次实现了低环张力PC的高原子经济聚合。普适性研究表明,此策略不仅适用于最常见的EC、PC等五元环状碳酸酯,还适用于三亚甲基碳酸酯(TMC)等六元环状碳酸酯,因此提供了一种环状碳酸酯高原子经济利用的新路线。3.基于上述环状碳酸酯可以原位释放环氧化物的机制,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CO2保护与脱保护化学的新思路,可以经一锅一步法从环氧化物/环状碳酸酯/环状酸酐混合物中精准制备嵌段聚酯,并符合增材制造的概念。该策略的关键在于我们先通过CO2将环氧化物保护为环状碳酸酯。一方面,当与环状酸酐共聚时,环氧化物与环状碳酸酯间存在巨大的活性温度差。这不仅为聚合在环氧化物/环状酸酐与环状碳酸酯/环状酸酐之间转换提供了智能的温度开关,而且还可避免产生锥形结构,从而确保了嵌段聚酯的精准构建。另一方面,环状碳酸酯既可以视为一个稳定的笼子为聚合提供良溶剂,同时还可以在热诱导作用下作为活性单体参与嵌段聚合物的构建,因此可以避免额外加入溶剂或者过量的共聚单体。而且,由于两个共聚体系的机理相容性好,过程中不需要改变活性增长中心,并且商业化的双(三苯基正膦基)氯化铵(PPNC1)就可以催化整个聚合。总而言之,此温度程序控制的环氧化物策/环状碳酸酯/环状酸酐切换聚合策略体现了增材制造包括高原子经济、精准制备、智能化控制以及高效等多个优点。
其他文献
<正>2019年12月,为配合基本建设,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连山村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对发现的一座砖室墓(编号2019CYYM1,以下简称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图一)。墓葬东距湘江干流约1.2公里,地形为南方地区典型的低矮丘陵,2012年以来此区域曾多次发现战国至明清时期墓葬[1]。此墓发现时虽局部被破坏,
期刊
上海浦东足球场钢结构屋盖采用了创新的中置压环轮辐式张拉结构体系。本文阐述钢结构屋盖施工技术路线、竖向控制支架设置与卸载、构件现场拼装、大跨度钢结构吊装的相关施工技术,并为类似大跨度索承网格钢结构屋盖安装的施工方案提供参考。
会议
流场在高分子材料加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半结晶聚合物,加工流场的类型、强度和分布对其结晶过程和制品的形态影响显著。阐明半结晶聚合物在流场下的链动力学和结晶行为,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价值,对生产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聚合物熔体流场诱导结晶(flow induced crystallization,FIC)对优化加工方法(如混炼、挤出和注塑成型),控制产品性能至关重要。在强流场下,高度取
学位
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癌症治疗中,固有免疫的激活不仅可以直接通过调动固有免疫细胞行使免疫杀伤效应,更是起着激活获得性免疫响应的重要作用。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是一种位于胞质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上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
学位
以宝坪高速公路青石岭隧道右洞进口高陡岩石边仰坡为研究对象,在地质调查和室内强度试验的基础上,基于Hoek-Brown经验强度准则,采用强度折减法对现状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反演分析,以获得边坡岩体强度参数,为设计合理的边坡支护方案奠定基础。以清方后的坡型作为输入坡型,采用锚索SNS主动防护网的设计方案,最后对治理后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工程应用表明,锚索SNS主动防护网具有良好的破碎岩质边坡加固效
期刊
聚合物泡沫材料是一种以聚合物基体为连续相,气体为分散相的多孔复合材料。这类材料的制备过程主要是通过将气体引入软化或熔融的聚合物中,进行发泡并固化定型以得到稳定的多孔结构。聚合物泡沫具有轻质、比强度高、隔热、隔音、绝缘、抗冲击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风电、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等领域。现如今,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发泡工艺制备聚合物泡沫材料受到广泛关注。sc-CO2作为一种理想的物
学位
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因其在传感、成像、信息加密和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潜力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因为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弱带来系间窜越速率慢,三线态激子寿命长,易发生非辐射失活,所以目前多数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的研究都集中在能够有效抑制分子运动,隔绝环境中的水汽与氧气影响的小分子晶态材料上。然而分子晶体的可控制备困难、加工性差且磷光对分子的堆积方式与结晶程度依赖性高,当转化为更为实用的无定形
学位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集料颗粒占体积主导并同时表现出明显时温依赖性的颗粒路面材料,从颗粒物质角度认识和理解沥青混合料,是接近和阐释沥青混合料物质属性和行为特性的根本基础。本文旨在基于非晶态物质及其玻璃化转变、Jamming转变模型和颗粒物质理论,揭示沥青路面材料的颗粒物质属性。文章介绍了颗粒路面材料的概念和内涵,阐释了沥青混合料的颗粒物质属性,综述了颗粒路面材料的研究进展,凝练了颗粒路面材料的四大基本特
期刊
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引发大多数临床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利用抗生素对抗生物被膜。然而,生物被膜对抗生素表现出高耐药性,需要大剂量的抗生素来治疗,这样不仅会加速耐药细菌的产生,同时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纳米粒子能够穿过生理和生物被膜屏障,有效杀死生物被膜内的细菌并破坏生物被膜,而纳米粒子在生物被膜内的渗透和富集能力决定了其治疗生物被膜的最终效果。因此,理解纳
学位
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DNA是分子量可精确调控和人工设计合成的大分子。基于序列结合特异性和可编程性,DNA可以驱动金纳米粒子(AuNPs)的组装。有关DNA功能化AuNPs(DNA-AuNPs)体系的研究不仅使动态DNA纳米器件的多功能设计和制造成为可能,更推动了纳米技术领域的发展。本论文以DNA-AuNPs体系为对象,系统地研究包括盐溶液种类、盐浓度的变化和pH值对DNA和AuNPs之间的相互作用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