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我国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9.7%,经济整体上展现出由“重”到“轻”的转变。与此同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银行存贷利差缩窄,银行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动能的转换带动了我国各商业银行发展方式的转变,各家银行积极开展由“重”到“轻”的轻型化转型,制定了相应的轻型化战略。然而,我国轻型化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开展的各项轻型化业务与结构的调整将对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影响。本文从轻资产、轻收入、轻经营三个层面,分别使用金融市场业务占比总资产、非利息收入占比营业收入、零售贷款与公司贷款比值分析我国银行的轻型化转型。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4家上市银行作为研究对象,纵向对比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轻型化转型的发展状况。对比发现,近年来我国银行轻收入与轻经营转型态势较为明显。在理论上,分析了轻型化转型对其经营绩效影响的内在逻辑,如轻型化转型由于产品丰富与成本较低增加盈利性,由于期限错配及交叉销售问题增大银行风险等。在实证上,本文采用总资产收益率与不良贷款率衡量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表明,轻收入显著降低了银行盈利性,轻资产与轻经营转型影响银行盈利性并不显著;轻资产与轻收入转型显著增加了银行风险,轻经营则降低风险。由于银行规模不同,其轻型化转型的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本文最后检验了不同规模的银行轻型化转型对经营绩效的异质性影响。目前商业银行轻型化转型也并非都能增加银行盈利性、降低风险,因此各家银行不能盲目推进轻型化转型,需结合银行自身特性客观看待不同层面轻型化转型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银行需完善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优化投资策略以解决期限错配问题,构建金融市场人才队伍,加快新产品开发;合理优化非利息收入结构并加大风险与成本控制;完善零售业务交叉销售策略,规范零售贷款委外获客渠道,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确保零售贷款用途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