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卢梭的“道德教育要回归儿童的‘自然生活’”,还是裴斯泰洛齐的“生活是伟大的教育者”,抑或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以及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无一不是在强调生活之于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种历史的、流动的、民族的文化形态,传统民俗一直是基于并反映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的文化样态,是一种文化和生活的复合体,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俗蕴含着独特而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与契机,是学校道德教育理应充分发掘、利用的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从传统民俗视角研究道德教育,既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时代需求,亦是纠正道德教育脱离生活实际之沉疴痼疾的有效路径和载体。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学校道德教育在此方面承荷着无可推卸的职责。本文以当前社会道德滑坡、道德教育所遭遇的诸多困境的反思为切入点,以丰富道德教育内容、优化道德教育方法、拓宽道德教育途径、提升道德教实效性为着眼点,以“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为支撑点,立足传统民俗蕴涵着道德教育价值这一前提判断,采用了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传统民俗的本质与特征、结构与功能做出了初步厘定和辩证阐释,并对传统民俗之于道德教育价值探析的可行性做了进一步的探析,对传统民俗中的道德教育资源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对其教育价值予以合理的提取和凝练,选取了“河南豫剧”这一特色鲜明的地域民俗,结合自身经历,从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对传统民俗之独特的道德教育价值作了理论阐述与现实剖析,并对如何优化传统民俗的道德教育价值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不管是基于“道德教育生活化”的视域,还是基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探讨传统民俗的道德教育价值都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研究传统民俗的道德教育价值不仅可以丰富道德教育资源,优化道德教育手段,而且能够拓宽道德教育的渠道,提升道德教育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