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量连续增长,为GDP增长贡献了力量,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中国为其他国家提供商品,在生产这些产品的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即隐含碳排放。发达国家指责中国大量碳排放,却不为此负责。目前中国的减排压力巨大。论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以中韩贸易额为例,计算由于两国间的贸易给中国增加的隐含碳量,并分别使用指数分解分析法和结构分解分析法对隐含碳排放进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首先,论文介绍碳排放的含义以及投入产出模型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使用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韩两国2000年至2011年12年间的贸易隐含碳量,得出结论为中国2000年通过与韩国的贸易多排放了138Mt的二氧化碳,到2011年排放量增长到了507Mt。而韩国2000年通过与中国贸易多排放了12Mt的二氧化碳,到2011年增长到了45Mt。所以,实际上中国2000年净出口碳量为126Mt,到2011年增长到462Mt。这不利于中国的减排。同时,中韩两国贸易隐含碳排放量与中韩两国的贸易额的变化趋势相同。其次,论文分别使用指数分解分析法和结构分解分析法对12年间的中韩贸易隐含碳量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为正,即出口额的增长和出口结构的变化促进了两国隐含碳排放量的增加;技术效应为负,即技术的更新抑制了碳排放的增加;总效应为正,即规模效应是影响出口隐含碳的关键因素。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异同比较。最后,论文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对减排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