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纤维追踪技术(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病灶侧与对侧弥散参数、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完整性等指标的差异,及其与患者90天神经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AIS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纤维追踪技术(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病灶侧与对侧弥散参数、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完整性等指标的差异,及其与患者90天神经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AIS预后预测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31例,并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31例健康对照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血液相关指标,利用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评估,并进行颅脑磁共振扫描(包括DWI、DTI等),测量患者脑梗塞灶及对侧镜像区、内囊后肢及对侧、梗塞远隔区域(大脑脚)及对侧相应部位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径向弥散率(Radial Diffusivity,RD)、轴向弥散率(Axial Diffusivity,AD),并测量对照组两侧对应部位弥散指标,分析对照组两侧、对照组健侧及AIS组健侧、AIS组两侧有无差异,计算患者FA比值(ratio of fractional anisotropy,r FA)、FA差值、FA不对称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asymmetry,FAasy)。利用纤维追踪技术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通过病侧CST的FA值、MD值较对侧有无差异,以及CST有无受压断裂、与梗塞灶空间位置关系判断CST完整性。发病90天后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估卒中后功能恢复的结局,并根据90天m RS评分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0-2分),预后不良组(3-6分),分析两组间各指标有无差异。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各临床及影像指标与功能预后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下面积、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评估预后预测价值。结果:1、健康对照者模拟梗塞区和模拟镜像区、两侧内囊后肢、两侧中脑大脑脚、两侧CST的FA、MD等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模拟健侧”相比,卒中组“健侧”内囊后肢处FA值更低,MD和RD值更高,大脑脚处FA值更低,MD、AD、RD值更高。2、较健侧比,梗塞灶处FA、MD、AD、RD值下降,梗塞灶同侧远隔部位(大脑脚)FA值下降、RD值升高,梗塞侧CST的FA、MD值降低。3、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比:在入院NIHSS评分、m RS评分、梗塞体积、病侧内囊后肢的FA值、r FA、FAasy、病侧CST的FA、FA差值、r FA、FAasy以及CST损伤分级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性别、既往史、吸烟史、饮酒史、血液指标,以及梗死半球、大脑脚弥散指标等之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Spearman分析显示CST分级(rs=0.754,P<0.001)、入院时m RS评分(rs=0.655,P<0.001)与90天m RS评分呈强正相关。此外,病侧内囊后肢RD值、FA差值、FAasy,CST的FA差值、FAasy,入院时NIHSS、梗塞体积与90天m RS评分呈中等正相关;患侧内囊后肢及CST的FA值、r FA与90天m RS评分呈中等负相关。5、与内囊后肢、CST的弥散指标相比,CST损伤程度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14)最大。6、CST损伤程度分级对卒中预后的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86.36%,即当CST分级为III级时,3个月预后不良的概率为88.89%,当CST分级为I、II级时,3个月预后良好的概率为86.36%。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基于DTT对CST的损伤分级,以及内囊后肢、CST的弥散指标等与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密切相关,且预测效能好,可作为卒中预后评估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GATA4在髓核细胞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衰老髓核细胞中GATA4表达情况,探索髓核细胞衰老过程中GATA4的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针刺法构建SD大鼠椎间盘退变(IVDD)模型;采用酸性培养基刺激髓核细胞构建诱导过早衰老模型。获取SD大鼠8周、25周、50周以及8周穿刺诱导椎间盘退变,共四个时间点的椎间盘正中冠状面切片。HE染色观察细胞成分及形态学演变,分别提取正常组8周与退变
已公开个人信息的刑法规制欠缺合理界限,司法实务中的部分裁判不仅对已公开个人信息的属性、范围和体系地位定位错误,而且忽视信息公开场景的不同,未对相关行为进行类型化分析。刑法保护已公开个人信息的边界是一个综合性的存在,涉及已公开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保护目的和具体方案等三方面问题。在保护范围上,基于“可识别性”的界定标准以及“信息状态”的分类依据,已公开个人信息属于个人信息的下位类型,其范围应划定为完全
黑颈鹤(Grusnigricollis)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列为近危(NT)物种。黑颈鹤越冬种群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东北部和西北部、贵州省西北部以及西藏自治区中南部,还有少部分分布于不丹。对黑颈鹤这一高原鹤类的越冬分布与数量展开调查,有助于了解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为掌握全球黑颈鹤越冬种群分布与数量现状,我们于2022年1月至3月初在中国新疆、西藏、云南、贵州以及不丹,基
研究目的:胃癌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胃癌的发生多经历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多个步骤的演变;胃粘膜进展到肠上皮化生通常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点。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这个由炎症向癌变的转化过程是一个涉及多种基因、分子信号通路、表观遗传学改变的复杂过程,寻找预防胃癌前病变向胃癌转化的“可逆点”,是阻断胃癌前病变向胃癌进展甚至实现病程转归的重
目的 探讨机器人Remebot辅助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伴精神障碍的脑性瘫痪儿童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1年9月应用机器人Remebot辅助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的36例伴有精神障碍的脑性瘫痪儿童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采用Gesell发育商量表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复查CT显示毁损范围均覆盖预定靶点,无颅内出血。术前Gesell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一线失败后的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4月在作者单位的所有一线治疗失败的寡转移NSCLC患者,其原发灶和转移灶均在CT引导下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次要终点包括治疗相
<正>2022年全球巨灾损失再度攀升,保险损失创Sigma数据库有记录以来的第四高位,保障缺口依然庞大,保险需求也持续增长。瑞再研究院估计,2022年飓风“伊恩”及其他极端天气事件预计造成全球27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巨灾相关的保险损失达到1250亿美元。再/保险承担了2022年约45%的经济损失,这表明全球范围内仍存在较高的巨灾保障缺口。2022年巨灾保险损失已经连续第二年超过1000亿美元,延
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围产医学技术进展,早产儿存活率逐渐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早产儿脑白质损伤(premature white matter damage,PWMD)的发生也相应增多。由白质损伤造成的慢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仍旧是困扰新生儿科医生的难题。寻找PWMD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及探索该病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改善PWMD的诊断及治疗策略。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背景:脓毒症(Sepsis)是一种常见临床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炎性介质和内毒素在脓毒症发展中起重要作用,oXiris滤器是在持续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可同时清除内毒素和细胞因子(或炎症介质)的滤器,但其对器官功能和临床预后的作用仍未明确。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临床研究探讨oXiris滤
目的研究基于乳腺X线摄影的影像组学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灶及对不同表观类型良恶性病灶(肿块、钙化、非对称、结构扭曲)的鉴别诊断效能。研究对象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86例2013.05-2018.05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乳腺病诊治中心行乳腺X线检查的女性患者的影像图像。采用手动分割法对病灶进行分割并使用从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中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训练分类器模型;以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