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地区六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we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南方快速发展的时期。两广地区六朝墓葬数量众多,为研究两广地区六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和特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考古材料。本文通过对两广地区六朝墓葬的形制和随葬品进行类型学分析,对其进行分期和分区,并通过墓葬材料来看两广地区六朝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重心东渐及墓葬习俗等问题。正文分为五部分:绪论主要说明选题的目的及意义,概述前人对两广地区及全国六朝墓葬和随葬品的相关研究动态,并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时空界限的界定,说明重难点,并介绍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主要是介绍两广地区六朝墓葬的发现概况,并论述其分布规律和特征。第二章对两广地区六朝墓葬的形制进行类型学分析,首先根据建筑材料分为土坑墓、石室墓、砖土混筑墓、砖室墓,根据墓葬的平面形状重点对砖室墓进行分型分式,分为凸字形、长方形、中字形、刀形、甲字形、士字形六类,每一类再根据其有无分室和侧室分亚型和式。最后分析各形式的特点。第三章对两广六朝墓中出土的随葬品按质地分为陶瓷器、金属器、玉石器、漆木器四类,并对主要随葬品进行型式的划分。最后小结随葬品的器型组合和演变特征。第四章主要是通过对两广地区纪年墓进行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研究,对两广地区六朝墓进行分期,共分四期:三国-西晋中期、西晋晚期-东晋中期、东晋晚期-南朝早期、南朝晚期。根据各地理区域内六朝墓葬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品差异,分为桂东北区、粤北区、粤桂区、桂南区四个区域,并且比较各区域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差异。第五章主要是通过墓葬材料分析其文化面貌,对两广六朝墓葬所反映的经济发展、海贸重心东移、墓葬习俗等问题做了探讨。通过墓葬部分随葬品的分析以及历史文献说明六朝时期两广地区的农业获得了较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出现不事农业生产的“珠户”,土地私有制程度较高。手工业获得蓬勃发展,陶瓷器的生产技术得到提高,烧造技术与长江中下游相近,但胎质稍差;铜铁冶铸业获得较大进步,棉布生产普遍,甚至直接当成货币使用,采银业生产规模大,有专门的银户生产。墓葬材料反映出岭南地区海上丝绸之路重心在此期间逐渐东移,主要表现为合浦港的衰落和广州港的崛起,其原因主要是政治中心东移、航海技术的发展、岭南交通路线的东移三方面。两广六朝墓葬的墓葬习俗存在相当明显的等级差异及厚葬现象。结语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的快速发展,机器学习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生活和生产各个领域上,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在实际环境的机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数据的不同
随着视频直播的发展,行业对直播延迟和交互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互动直播技术已经是直播行业的标准配置。如何提升网络延迟性能成为实时视频应用保证用户交互体验质量,跻身行业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连续地转化成电能的高效、绿色发电装置,作为其中关键部件的双极板在燃料电池中起着保持电池稳定性,为单电池提供电联结等重要作用。石墨烯是一种碳原子在晶格中排列紧密的单一片层,结构稳定,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复合材料双极板导电填料的优良选择。但是石墨烯质轻、表面能极高、难以分散,一直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法。本文利用了增材制造的技术思想,采用3D粉末微粒喷射成型方法,制备出
图形渲染是GPU的主要功能之一,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图像显示和游戏呈现等。性能分析是图形应用开发、优化的重要环节。当前,针对GPU的性能分析方法大多仅适用于特定GPU架构,不面
随着多智能体系统在无人飞机、移动机器人系统以及网络通讯系统等方面的应用,多智能体系统理论有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尤其是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理
Android 5.0中ART取代Dalvik成为新的Android虚拟机,ART通过预编译技术(Ahead-Of-Time compile)和更为高效、细粒度的垃圾回收机制(Garbage Collection,GC)大幅提升了系统的
可达性测试方法具有在给定输入下生成并执行所有可行同步序列且不需要记录任何历史信息等诸多优势。基于拆分的可达性测试方法,通过生成细粒度的同步交织序列,解决了可达性测
本翻译实践报告所采用材料选自美国临终护理教育协会在线课程中的疼痛管理模块,原文有六个章节,约1.2万英文单词。疼痛管理属于临终关怀教育的重要环节,原文系统介绍疼痛评估与管理的原则及方法,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重要的治疗参考与指导。译者根据李长栓教授提出的“理解、表达与变通”框架完成对原文的翻译。原文为医学文本,翻译难点是专业性、客观性较强,并且含有大量医学术语和专业表达,同时语言凝练但又较多地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主要受限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毒性和较差的稳定性。无铅全无机钙钛矿材料具有无毒且环境稳定的优点;但是,目前无铅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无铅全无机太阳能电池中存在界面电荷抽取困难和热载流子弛豫过快等现象,导致大量的电荷传输损耗。本论文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对钛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电荷传输过程进行探究,阐明了钛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差的主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作为信息的载体,其数量在持续不断地增长,为了满足庞大的数据存储的需求这就需要有存储系统能够存储海量的数据,同时要求该过程中的带宽代价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