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厨川白村的文学接受观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tt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厨川白村是日本大正时期著名的文艺思想家、批评家和理论家,也是以翻译和研究英美诗歌而著称的英美文学批评家。我国文坛对厨川白村先生的研究,从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今经历了热烈期、沉寂期和复苏期。近年来,对厨川白村进行研究的相关专著和论文与日俱增。然而,这些成果多是对其文艺思想的核心部分文学创作论的探讨,厨川白村的文学接受观却没有受到学术界应有的关注。通过系统的研读分析和思考,得出结论,厨川白村对文学接受是有自己丰富独到的见解的。其文学接受观,以“生命力”作为焦点并贯穿始终,极具独特性,并为其文学创作观提供了有力的补充和延伸,使其文艺思想更加系统完备。同时,其文学接受理论也可为当代接受美学的发展提供深刻的启示。本论文依托集中体现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的理论著作《苦闷的象征》和《出了象牙之塔》,同时综合厨川白村其他理论著作中关于文学接受的看法,对厨川白村的文学接受观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全文共分六个部分:引言。简要介绍厨川白村的学思历程及其文艺思想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选题的缘由以及本文的研究论述思路,力求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总体概括和把握。第一部分:厨川白村文学接受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厨川白村的文学接受观诞生和发展在日本明治末年到大正初年这样一段激荡与平和并存、闭塞与明朗同在的特殊历史时期。厨川白村出身豪门望族,从小就受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由于日本“文明开化期”欧风的感染,很早就接受了系统全面的西方文化教育,西方的哲学、心理学等理论及各种文艺思潮都为厨川白村文学接受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厨川白村文学接受观的内涵。这一部分是整篇论文的核心,并为其他几个部分的展开提供了依据。这一部分依托集中体现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的理论专著《苦闷的象征》和《出了象牙之塔》,以“生命力”和“苦闷的象征”为核心,共分四个方面对厨川白村文学接受观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分别是:文学接受是一种共感交流;文学接受是一种自我发见;文学接受是一种净化;文学接受是一种再创作。第三部分:厨川白村文学接受观的特征。厨川白村深受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影响,使其文学接受观体现出了生命本体性的特征;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以及所处时代日本国民性的影响,使其文学接受观体现出了主观性与时代性的特征;面对苦闷寻求出路,追求文艺的纯然,使其文学接受观体现出了非功利性的特征。第四部分:厨川白村文学接受观研究的意义。厨川白村文学接受观中深邃的生命意识,为人类审美活动的价值追寻找到了根基和源头,即应以一种绝对的价值关怀的方式实现对生命存在的终极追问,由此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对目前的学科建设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厨川白村建立在读者和作者共融平等基础上的文学接受观,在尊重读者主体地位的同时并没有走向片面夸大的偏颇,而是将读者视为文学活动链条不可或缺的一环进行客观地分析和阐释,这对当代接受美学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形成了有力的反驳,并为当代接受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结语。文学接受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不仅是一种实践操作意义上的客观把握世界的活动,更是一种本体意义上的生命存在与价值追寻的方式。厨川白村意识到生命力深处人类共有的苦闷,既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学接受的根托,将“生命力”、“生命的共感”融入文学接受理论,是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的重要理论贡献,对当代人文学科建设以及接受美学理论的拓展都具有深广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出生体重异常儿胎盘及母体血清中microRNA517a(miR-517a)、microRNA518b(miR-518b)、microRNA519a(miR-519a)的表达,探讨这三种微RNAs(miR-NAs)对出生体重的影响。
信贷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有效地管理信贷风险是各家金融机构得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根本。作为我国商业银行识别、控制信贷风险的主要工具,财务分析方法
随着钢铁企业生产中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自动化程度的逐渐深化,企业的规模也相应的扩大了。然而,较之其它产业,钢铁企业中仍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本文就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的必
在相同的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基础上,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谷子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子穗干重、叶干重、茎鞘干重与施用钾肥有关,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在抽穗期和成熟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人们对于电网的运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继电保护装置作为电网安全的第一道关卡,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的重视。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
地震属性是从叠前或叠后地震数据体中,经过数学变化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的、运动学的、动力学的和统计学特征的具体测量,里面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能够反映不同地质的信息,是
<正> 二次葬是将尸骨进行第二次安葬的风俗,又名洗骨葬、迁葬、合骨、再葬等。这种葬俗在史前考古中多有发现,有三种形式:单人二次葬、多人二次葬、一次葬与二次葬相结合的葬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