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二语学习者的交际意愿,即WTC(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对于其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各方面水平的提高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的义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说明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意愿研究是英语教学重要课题之一。然而,在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初中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英语口语交际意愿问题,且现有研究特别是针对口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语学习者的交际意愿,即WTC(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对于其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各方面水平的提高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的义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说明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意愿研究是英语教学重要课题之一。然而,在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初中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英语口语交际意愿问题,且现有研究特别是针对口语交际意愿相对较少,因此对初中学生的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意愿进行调查研究十分有必要。本课题旨在探讨情境变量和人格倾向对初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意愿情况的影响:(1)考察教师——整班交际、教师——个体交际、结对交际和小组交际四个因素对交际意愿的影响是否有差异;(2)考察不同人格倾向变量作用下,学生交际意愿是否有差异;(3)在英语课堂中四类不同情境下,不同人格特征的学生的口语WTC是否存在显著差异;(4)探讨学生英语课堂口语WTC情况与其人格类型以及情境变量这三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本研究在交际意愿理论基础上,以四川省德阳市几所中学共301名初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从情境变量和人格倾向变量的角度,对中学生英语课堂的口语交际意愿进行实证研究,并使用SPSS23.0和Amos21.0用于量性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1)四种不同情境变量的作用下,学生的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意愿情况存在显著差异;(2)八种不同人格变量的作用下,学生的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意愿情况差异不显著;(3)不同情境变量的作用下,不同人格倾向的学生英语课堂交际意愿情况差异同样不显著;(4)四种情境变量与学生课堂口语WTC均呈显著相关关系,但人格倾向中除情感倾向外,其余七类人格倾向与学生课堂口语WTC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学生人格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课堂情境。最后,本研究根据以上量化数据以及质化信息,针对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意愿、提升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教学建议。
其他文献
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后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解释”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过程中,历史教科书是主要的教学依据,但其编写受到篇幅、编撰周期等客观因素影响,使用的史学研究成果较为滞后。因此,在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过程中对教科书之外的课程资源——史学研究新成果的利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个不足。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影视产品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视和计算机来查询许多电影和电视剧的信息。多媒体教学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这有助于中学语文教师于课堂运用影视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影视作品在人类发展史上是一项重要的文化艺术,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直观性和审美性等特点的艺术,而当今社会的学生都是在影视作品的陪伴下成长的,影视作品深受青少年的喜爱。我们既要认识到影视
正确理解词语是学生阅读文本及理清文意的前提。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解释词语且使用方法得当则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词语。当前,初中语文教师解释词语大多以课件展示词义带过而较少采用符合词语特点及学生实际的释词方法深入释词。因此,本文主要在深入分析教师释词现状和学生词语学习状况并联系教师释词准则的基础上,总结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行之且有效的释词方法:描述举例解释法;情景语境解释法;近义/反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课题。高三年级是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实施的最后阶段,学生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实施效果。体育课程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等,体育学习和锻炼课内外结合是学生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对漳州市区高三学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体育学习与锻炼课内外结合状况以及影响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现状以及教师发展需求都对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互文性理论作为一种文本解读理论,可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新的实践途径。互文性理论立足于文本间关系,利用主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建构广阔的文本解读空间,通过同类文本的参照,突破单篇教学的局限。从互文性理论视角出发进行阅读教学既能为教师审视文本提供借鉴,帮助教师提升文本解读能
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的一项核心技能。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认知机制和思维方式,本质上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事物,对于语言学习有着重要作用,为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探讨隐喻能力对英语写作成绩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英语写作。本研究以福建省某中学205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以隐喻能力测试卷为研究工具,运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试图探究:1)高中生的隐喻能力(含发现隐喻意义的能力、流利解释
职业倦怠是当代社会一种普遍现象,教师是职业倦怠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会对教师专业成长带来极大困扰与危害。新手教师是具有新鲜血液的一类特殊群体,然而现有研究很少关注小学新手教师的职业状况。面对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压力,小学新手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有哪些?形成职业倦怠的原因是什么?从人类发展生态学视角如何应对?基于上述困惑,笔者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依托马勒诗MBI-ES(教育版)职业倦怠量表对长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不断深化改革,我国义务教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学生的身心也得以充分发展。但同时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格局的变化,教育问题也不断出现,尤其是在学生成长关键期的初中阶段,问题与冲突不断。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作为一个班级组织的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的班主任,担任着学生健康发展的重任,因此,研究班主任永不过时。过去对班主任的管理者身份研究较多,对领导者身份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乡村教育扶贫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家庭教育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新使命。家庭成长教育以智慧父母、子女成长、家庭发展为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学习古诗词的意义不言而喻。不管在哪个学段古诗词始终都是教师们教学的重点,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古诗词距离现在时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往往就比较吃力,更不用说是深入理解其深层内涵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古诗词,增强古诗词教学效果,教师们在教学中势必都会运用背景资料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在古诗词教学之中引入背景资料,既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又能够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