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弦脉是高血压病的常见脉象。本研究通过脉图采集系统及症状调查表,将脉图与症状结合,探讨高血压病弦脉脉图特征及其与症状的相关性。根据弦脉脉图的判别标准,将390例研究对象分为弦脉脉图组与非弦脉脉图组,调查高血压病的弦脉脉图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分组时的脉图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症状调查表,观察不同分组的症状出现频率。并对症状调查表进行了因子分析,据此对高血压病的证候分布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如下:1.高血压病弦脉脉图的分布女性弦脉脉图的出现率在45岁以后显著升高,至60岁稍有下降。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组弦脉脉图的出现率高于血压未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组。2.不同分组脉图参数的变化高血压病不同脉图组脉图参数的比较结果:(1)在性别方面,男性组Net Peak Area、S~*/D~*、T1/T、T2/T、T3/T、P2/PP均小于女性组,MAP则男性组大于女性组。(2)在年龄方面,年龄≤45岁组Net Peak Area、P2/PP均小于年龄>45岁组,MAP则年龄≤45岁组大于年龄>45岁组。(3)在不同的血压情况,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组MAP小于血压未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组。3.不同分组症状出现频率的变化高血压病弦脉脉图组组内症状出现率的比较结果:(1)在性别上,男性组头晕、心慌、失眠多梦、性格急躁、易怒、畏寒、手脚发凉、手脚心发热、腰腿腹部发凉、口苦、眼睛干涩、晨起眼皮肿、下肢浮肿、疲劳、懒言症状的出现频率均低于女性组。(2)在年龄上,年龄>45组性格急躁、下肢浮肿、夜尿次数症状的出现率高于年龄≤45岁组。(3)在病程上,病程<10年组性格急躁、下肢浮肿、夜尿次数症状的出现频率低于病程≥10年组。(4)在血压上,年龄≤45岁,血压未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组容易出汗症状的出现频率高于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组。年龄>45岁,血压未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组头痛、眼睛发胀症状的出现频率高于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组。疲劳症状则血压未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组低于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组。高血压病不同脉图组症状出现频率的比较结果:(1)总体比较,弦脉脉图组懒言症状的出现频率高于非弦脉脉图组。(2)同性别组比较,非弦脉脉图男性组易怒症状的出现频率高于弦脉脉图男性组;弦脉脉图女性组头晕、腰腿腹部发凉、懒言、大便不成形症状的出现频率高于非弦脉脉图女性组。(3)同年龄组比较,年龄≤45岁,弦脉脉图组性格急躁、喜欢凉的饮食症状的出现频率低于非弦脉脉图组。年龄>45岁,弦脉脉图组手脚心发热症状的出现频率高于非弦脉脉图组。(4)同一血压情况,血压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弦脉脉图组懒言症状的出现频率高于非弦脉脉图组。4.高血压病患者弦脉脉图与症状的相关性性别、感冒后不易痊愈的OR值分别为2.02、1.97,即伴有感冒后不易痊愈症状的男性高血压病患者容易发生弦脉脉图。5.高血压病患者症状的因子分析及公因子、证候在不同脉图组的分布10个公因子及支配指标为:F1:头胀、头晕、头痛;F2:畏寒、腰腿腹部发凉、手脚发凉;F3:畏热、喜欢凉的饮食、情绪波动时面部发红;F4:性格急躁、易怒、手脚心发热;F5:疲劳、懒言、感冒后不易痊愈;F6:年龄、心慌、夜尿次数多;F7:眼睛发胀、口苦、眼睛干涩;F8:晨起眼皮肿、下肢浮肿;F9:容易腹泻、大便不成形;F10:耳鸣。由于F10支配指标过少,较难从单一症状确定其证候归属,故删掉,余9个公因子根据八纲辨证的内容,F2的症状见于寒证,F3的症状见于热证。F5、F6、F8、F9的症状多见于虚证,F1、F4、F7的症状多见于实证。F6、F8在弦脉脉图组偏多。弦脉脉图组与非弦脉脉图组寒、热、虚、实证候的分布比较,提示虚证在弦脉脉图组偏多,实证在非弦脉脉图组偏多。6.高血压病不同证候组脉图参数的特点4个证候组脉图参数的比较,结果虚证组的S*/D*小于寒证组,虚证组的P3/PP大于实证组,同时虚证组的P3/PP亦大于热证组。其他各组参数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更年期女性弦脉脉图的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2.高血压病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即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内,其弦脉脉图的发生率亦不能降低,甚至可能有升高的现象。3.女性或年龄偏长或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高血压病弦脉脉图者,易于出现虚证的症状,尤其是气虚。说明即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中医证候的某些症状仍未能得到改善。4.伴有感冒后不易痊愈症状的男性高血压病患者容易发生弦脉脉图。5.高血压病虚证组的脉图参数较其他组变化较大,外周阻力较热证组、实证组均高。提示脉图参数的变化与高血压病的证候之间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