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2Te3纳米结构块体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dui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碲化铋(Bi2Te3)是目前室温区制冷和发电最重要的热电材料,其属于菱形晶系,原子结构为六面体层状结构。由于Bi2Te3结构类似于石墨,具有各向异性,因此其热电性能是各向异性的。在热电材料研究初期,人们首先关注的是块体合金,但无论采用什么手段,包括掺杂等,都不能很好的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随后通过不断探索,发现使热电材料低维化,比如,超晶格薄膜等,能够很有效提高其热电优值。但由于低维化材料很难进行商业化生产及实际应用。近年来,人们借助超晶格中提高热电性能的理论基础,研究了一种既能提高热电性能又能实际应用的结构,即纳米结构块体。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制备Bi2Te3纳米结构块体材料,并对其热电性能进行优化。首先,本文用共沉淀法及氢气还原法制备了Bi2Te3纳米粉体。一般合成Bi2Te3纳米粉末的方法为球磨法,该方法周期长,成本高,且合成的颗粒不均匀。而本文采用的方法简单方便,且成本低,能够在短期间合成出尺寸小且均匀的纳米颗粒。研究了还原温度与还原时间对样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还原温度为400℃,还原时间为3h时,合成的样品不含任何杂相且结晶性良好,晶粒尺寸约为41nm。其次,用常压烧结法制备了Bi2Te3纳米结构块体材料,研究表明烧结温度为400℃,烧结时间为2h时,该材料的电导率最高。并分析了电导率与微观形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温度过低时,材料的致密度很低,显然会导致电导率的下降。而烧结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时,样品内的颗粒会互相吞并异常长大,此时每个大晶粒热电性能的各向异性会表现的很明显,由于整个纳米结构块体中包含很多杂乱无章排列的大晶粒,从而会导致电导率的下降。再次,由于高压是一种既能保证纳米结构块体的高致密性,又能够防止纳米颗粒异常长大的手段,所以本人采用高压烧结法制备了Bi2Te3纳米结构块体材料。通过对压力,烧结温度,保压时间等参数的逐一探索,得到了制备Bi2Te3纳米结构块体材料的最佳条件为:压力4GPa,温度350℃,保压时间1h。结合样品的微观形貌、热导率及电导率测试的结果,进一步分析了该条件下样品具有最佳热电性能的主要原因:晶粒之间结合,载流子的传输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而声子因晶界的增多,被大量散射。所以在保证电导率不被降低的同时,热导率有了较大程度的降低,具备了纳米结构块体材料在提高热电性能方面的特征。最后,高压制备了Bi2Te3/Sn纳米复合材料的纳米结构块体,研究了不同含Sn量对该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Sn的添加确实有助于提高该材料的热电性能,并且最佳掺Sn量为10%。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小分子体系对有机太阳能电池进行界面的研究,主要研究了两个内容,界面修饰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及界面处的缺陷态对器件能量损失的影响。1.阳极材料与有机层之间插入级联的能级结构修饰层对富勒烯(C60)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当结构为ITO/NPB/C60/Alq3/Al单层C60电池被看作p型敏化太阳能电池后,用以提高染料电池电荷传输能力,抑制电荷回流的方法就可以借用到增大C60器件的性能
水电极放电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高级氧化技术,该放电物理过程可以产生高电场、紫外光辐射、气泡和冲击波,化学过程可以产生O3、H2O2和OH自由基等化学活性物种。这种物-化过程的协
课程思政是回归教育初心的教育理念,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具有导向性、融合性、渗透性、亲和性及协同性特点.课程思政重在转化教学内容体系.要切实把理想信念、政治认同
纳米结构的敏感吸附膜是声表面波传感器的研究中的热点。氧化锌具有良好压电特性、紫外吸收以及荧光特性,在气敏检测与UV测试中都具有良好的应用;氧化锌纳米结构在当前众多氧
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和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重离子碰撞实验,可能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研究QGP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