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致胃肠外脏器损害的临床分析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ianxia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对胃肠外脏器损害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0月收住院276例急性腹泻患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体IgM阳性的腹泻患儿为观察组112例与同期其他原因所致的腹泻患儿为对照组164例,对2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情况、肠道临床症状、肠外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相关资料(血常规、便常规、血生化、胸片等相关检查)及各脏器的预后,同时本文通过比较血清胱抑素C浓度(较敏感反映肾功能指标),对比轮状病毒感染对肾脏的损害。结果:观察组(粪轮状病毒抗体阳性)与对照组(粪轮状病毒抗体阴性)胃肠外脏器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71),通过比较2组患儿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稳紊乱的发生率(P<0.05),无明显差异,提示胃肠外脏器损害发生率与病情轻重无关。比较观察组不同年龄段(≤1岁和>1岁)发生肝脏损害的发生率(P=0.0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年龄越小患儿,发生肝脏损害的几率越高。观察组胃肠外脏器损害的发病率及2组相应受累脏器损害的发生率一一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心肌损害(64.2857%,P=0.0083)、肝脏损害(25.0000%,P=0.0211)、呼吸系统受累(31.25%,P=0.0475)、肾脏损害(11.6071%,P=0.0384)。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外脏器的损伤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潜伏型及亚临床型相应脏器损害,其发病率与病情轻重无关。在诊治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时,应重视肠外脏器有无受损情况,并给予积极有效对症治疗后,一般患儿均预后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5-16岁青少年儿童在不同眼屈光度数组以及不同年龄段之间的眼生物学参数的差异,主要包括眼轴(AL)、角膜曲率(K)、前房深度(ACD)以及角膜直径(WTW),探究在青少年屈光状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