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轻量化的特点使其在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和生物材料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被成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空间的"绿色工程材料",然而耐蚀性差却使得其优异的性能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合金化和热处理,可以有效提高镁合金的高温性能和耐蚀性能,是解决镁合金应用瓶颈的有效方法。试验材料为自制WE系列Mg-7Y-1Nd合金,选用热处理方法,优化工艺参数,旨在提高Mg-7Y-1Nd合金的耐蚀性能。论文主要通过浸泡失重试验和极化曲线测试、电化学阻抗谱分析等电化学方法,并辅以合金表面形貌分析、成分分析、物相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固溶处理(T4)和固溶+时效处理(T6)对Mg-7Y-1Nd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铸态Mg-7Y-1Nd合金中组织中有不规则骨骼状相沿晶界分布,颗粒状相在晶内分布。固溶温度535℃比515℃的第二相溶解得更彻底,当固溶工艺参数为535℃×12h时,Mg-7Y-1Nd合金的固溶效果最好。当固溶温度为535℃时,随着固溶时间的延长,晶界处不规则骨骼状相逐渐溶入基体。铸态和固溶态中第二相主要有Mg24Y5和Mg41Nd5,颗粒状相主要为富Y化合物,骨骼状相主要为富Nd化合物。时效态Mg-7Y-1Nd合金组织中析出相有Mg24Y5、Mg41Nd5和少量Mg12Nd,其形态有方形颗粒状、棒状、针状及骨骼状相。时效温度越高,时效态Mg-7Y-1Nd合金中颗粒相越粗大,且较易出现聚集长大现象;时效时间的延长,使稀土的扩散越充分,第二相颗粒分布越弥散,但时效时间过长会引起第二相聚集长大,对合金综合性能造成不良影响。最终确定时效温度225℃,时间14 h左右,T6态Mg-7Y-1Nd合金组织最为细致,第二相颗粒细小且弥散分布。研究发现固溶温度为535℃的固溶处理可以有效改善铸态Mg-7Y-1Nd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随着固溶时间的延长,Mg-7Y-1Nd合金的耐蚀性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固溶处理后Mg-7Y-1Nd合金的开路电位稳定在-1.66V左右。时效温度和时间T6态Mg-7Y-1Nd合金的耐蚀性均有影响。根据耐蚀性确定Mg-7Y-1Nd合金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为:535℃×12h+225℃×14 h。铸态Mg-7Y-1Nd合金的腐蚀失重速率、腐蚀电流密度和平衡电位分别为0.080 g·cm-2·d-1、1.0732×10-3 A·cm-2、-1.7526 V,采用最佳热处理参数处理后Mg-7Y-1Nd合金的腐蚀失重速率、腐蚀电流密度和平衡电位分别为0.0122 g·cm-2·d-1、2.8018×10-4A·cm-2、-1.6382 V。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及腐蚀形貌分析,分别建立了 T4态和T6态Mg-7Y-1Nd合金腐蚀原理图,固溶态合金的腐蚀类型主要为点蚀,时效态合金腐蚀的主要类型为点蚀和电偶腐蚀。固溶态Mg-7Y-1Nd合金的腐蚀产物由Mg(OH)2、MgO组成,而时效态合金腐蚀产物中出现了Mg41Nd5和Mg24Y5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