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救援食品的研制及功效评价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救援食品是指在突发灾难、事故或野外遇险等紧急状况下,用以满足人体对能量以及营养素的最低需要、尽可能维持遇险人员生存的一类食品,具有携带方便、保质期长、体积小、能量密度高等特点。当前使用的救援食品可基本满足遇险人员在待救援期间的需要,但是普遍存在能量密度偏低、原料多为分离性原料、蛋白质含量高(对水的需求量大、而待救援期间的水分供应难以保证)、供能营养素配比不合理、未根据遇险人员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设计等缺点。由此,本文结合前期调研结果、遇险人员在待救援期间生理心理状态变化等情况,提出新型救援食品研制计划:单份救援食品需满足遇险人员72 h待救援期间最低限度能量、营养需要,在总质量≤290 g,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供能比分别为65%~75%、25%~35%、0%~5%,热量≥1300 kcal的约束条件下,选取营养素含量全面的天然可食原料进行产品制备,并根据遇险人员在等待救援的前中后期生理心理状态不同,将产品设计为A、B、C三个模块组合装的形式:模块A在遇险初期使用,具有平复焦虑、紧张情绪的功能;模块B在遇险中期食用,以提供热量为主;模块C在接受救援前食用,以迅速供能、提升遇险人员运动能力为主。基于上述约束条件完善A、B、C三个模块产品的配方设计并优化其制备工艺及控制参数、完成中试验证、测试产品的贮藏稳定性并对其紧急状态下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选取营养素含量全面的天然可食原料,基于上述约束条件,通过线性规划模型以最高热量为目标函数,进行配方求解。所得配方的热量为1360.63 kcal,并根据遇险人员在等待救援前中后期的生理心理变化,通过调整营养素比例,添加功能性成分,将上述配方按重量以1:6:1的比例设计为A、B、C三模块组合装形式。其中模块A具有舒缓紧张、高能量密度的特点,配方为:小麦粉7.3 g、棕榈油10.4 g、β-环糊精8.6 g、葡萄糖3.8 g、黑芝麻粉5 g、番茄清汁粉1.0 g、茶氨酸0.3 g;模块B具有充饥、饱腹的作用,配方为:小麦粉67.7 g,棕榈油34.8 g、麦芽糊精53.1 g、葡萄糖43.4 g、燕麦粉10 g、豆渣10 g、奶粉1.0 g、复合维生素0.3 g、复合矿物质0.3 g;模块C具有快速供能、提升运动能力的作用,配方为,小麦粉10.7 g、棕榈油5.5 g、葡萄糖19.7 g、牛磺酸0.3 g、L-赖氨酸盐酸盐0.1 g、咖啡粉0.1 g、肌醇0.1 g、烟酰胺0.01 g、维生素B60.001 g。其次,优化确定新型救援食品的制备工艺及参数,进行中试验证并评价其营养、理化等指标。以模块A为研究对象,建立新型救援食品模糊数学评价模型,确定新型救援食品制备的最优参数为:焙烤温度183℃、β-环糊精8.6 g、焙烤时间18.3 min、挤压压强64 kg/cm~2。依据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进行50 kg新型救援食品的中试生产,产品的感官评分为90.74分,符合工艺优化预期。此外,对其进行营养及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每份新型救援食品(294±0.3)g的热值为1396.3 kcal,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分别为4.1%、32.9%、63.0%,符合研制要求。再次,探究新型救援食品的贮藏稳定性并预测其常温下的货架期。以模块A为例,研究温度对新型救援食品色度及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新型救援食品的L*、a*、b*值均出现明显下降,后趋于稳定。随着贮藏的进行,新型救援食品的硬度缓慢增加,达到硬度终点后,在3.8 kg~4.2 kg间波动。接着,构建不同贮藏温度下新型救援食品的酸价零级和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选取酸价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预测其在常温(25℃)下的货架期为1218.0 d。最后,评价新型救援食品在紧急状态下的使用效果。将志愿者分为三组,在72 h内分别供给新型救援食品(试验组)、03型救援食品(对照组)和正常餐食(空白组)。在试验前期,通过比较各组受试者焦虑状态指标,发现试验组的自述焦虑得分、舒张压、心率分别为52.5分、73.9 mm Hg、71.4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3.2分、86.8 mm Hg、83.6次/min。此外,试验组在试验后期的最大握力和力竭俯卧撑数分别为26.4 kg、18.4次,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7 kg、11.7次。表明新型救援食品的在试验前期对焦虑状态的缓解及试验后期对运动能力的提升效果均优于03型救援食品。
其他文献
可溶性大豆多糖(SSPS,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是一种从豆渣中提取出的水溶性阴离子多糖,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乳化性和持泡性等性质,应用广泛。SSPS可通过侧链的空间位阻作用协同静电作用力稳定乳液和泡沫体系,但由于其分子量较小、链长较短,稳定作用有待提高。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以SSPS为原料,利用乙酸酐法制备乙酰化可溶性大豆多糖,以期提高其乳化性能和起泡性能
学习记忆是认知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过程,学习是指对信息的获取,记忆是指对信息的存储。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宿主学习记忆能力存在相关性,在饮食中添加乳酸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具有改善宿主学习记忆的作用,但是具体的机制仍不明确。因此本文基于模式动物欧洲熊蜂(Bombus terrestris)构建了一种研究学习记忆关系的模型,旨在研究特定乳酸菌的饮食干预对宿主学习记忆的提升作用,并运用代谢组学
年老体弱多病者通常胃肠功能较弱,针对特殊人群开发营养价值高且具有特定功能成分的食物基料符合健康中国的国策。植物基除提供能量等基础营养素外,富含具有抗氧化功能的植物化合物和丰富的膳食纤维。本文以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比例均衡的藜麦和富含β-葡聚糖等功能性成分的青稞为原料,通过藜麦、青稞萌发过程中产生的复合酶进行基质自酶解,同时利用添加前体物质来强化功能成分的合成。该研究将藜麦和青稞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和
可发酵的低聚糖、二糖、单糖及多元醇(Fermentable Oligo-,Di-,and Monosaccharides,and Polyols,FODMAPs)是一类不易被小肠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恶化。研究证实,低FODMAPs饮食对于IBS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果聚糖是小麦基质产品中的主要FOD
藜麦富含淀粉、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还含有丰富的微量营养元素,如多酚、皂苷、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价值非常高。其中,藜麦蛋白含量高达14%~17%,高于大米、大麦和玉米。藜麦蛋白的营养价值较高,包含了人体所需全部必需氨基酸,且氨基酸组成均衡。但目前有关藜麦蛋白工业化提取方法的研究较少,传统的碱提酸沉法蛋白得率偏低,且损失了其他水溶性营养成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操作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酸碱,造成环境污
大脑发育期的酒精暴露可以引起一系列中枢神经发育损伤,可能会导致胎儿酒精谱系综合症(Fetal alcohol spectrum disorder,FASD)。酒精暴露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多种影响包括影响脑容量,损害海马,皮层和小脑等大脑区域的发育,引起脑部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引起脑部神经细胞广泛的非正常死亡,并对认知和学习记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
面包是世界上重要的主食之一,但其含有的淀粉可以迅速被人体消化,引起高血糖反应。白芸豆(Phaseolus vulgaris L.)占全世界食用豆类的50%,由于其膳食纤维、抗性淀粉含量高等特点而备受关注。然而,生芸豆含有令人不悦的“豆腥味”及大量抗营养因子(ANF)。本研究以优选的植物乳杆菌(L1)/戊糖片球菌(J28)及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M)为发酵菌株,分析湿热处理和多菌发酵对白芸豆酸面团理化
酸奶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特殊风味的乳制品,因其风味独特兼具改善肠道健康和促进肠道吸收等功能而倍受消费者青睐。酸奶在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添加化学交联淀粉等增稠稳定剂以维持体系稳定性,防止酸奶在储存过程中出现黏稠度低、组织状态粗糙、口感差、乳清析出等问题。然而在食品应用中不太希望化学改性,且随着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认知程度的提高,具有清洁标签标识的酸奶成为消费者首选。因此开发设计一种具有清洁标签
我国具有丰富的芸豆资源,芸豆中存在α-淀粉酶抑制剂(α-amylase inhibitor,α-AI),可以抑制哺乳动物和昆虫体内α-淀粉酶的活性,阻碍淀粉水解与消化,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天然物质。芸豆α-AI纯品提取过程复杂、周期长、成本高,其粗提物提取简单,对α-淀粉酶也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但其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植物凝集素(Phytohaemagglutinins,P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益(如促进脑细胞、视网膜发育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但DHA无法在人体中直接富集,因此需要通过摄入食物获得,鸡蛋便可作为DHA的优良摄入来源。蛋黄中DHA受蛋鸡饲料中ω-3 PUFA的调控,因此可以通过在蛋鸡饲料中添加含有ω-3 PUFA的物质,得到DHA营养强化鸡蛋,从而为人们获取DHA提供重要途径。本论文选择富含ω-3 PUFA的奇亚籽为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