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在转变方式、扩大就业、推动增长、保障民生、着力创新、促进和谐等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上缴了50%的税收,贡献了60%的GDP,创造了75%的技术创新,解决了80%的城镇就业,占全部企业户数的比重超过99%。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家银根收紧的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贷款的门槛较高,而且信贷手续相对复杂、审批周期较长,加上不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资金需求急迫,这样从常规渠道获得融资变得异常艰难。另一方面,一些持有现金的其他企业组织在利润被挤压的情况下,也愿意放贷资金、收取利息。这样就形成了民间借贷的“供需关系”。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在正规金融体系下得到满足,他们便将融资渠道转移到非正规金融市场,于是便出现了江浙一带民间借贷市场的活跃现象。本文旨在系统整理归纳中外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分析当今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困境,结合民间资本融资的特点,提出合理运作模式,通过运用民间资本渠道、发挥民间借贷的作用,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拓展有效的解决途径,对政策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该部分说明选题研究的市场环境和政策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阐述研究方法、思路和框架,简要说明本文的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中小企业融资文献综述。本文按理论发展线索,详述了国外学者对融资结构理论的完善与创新,以及站在中小企业融资实务角度对融资困境原因及其他方面的文献研究,回顾并分析我国学者有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理论与观念,同时对迄今为止各国学者的研究进行评价比较。第三部分是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国际借鉴。该节首先界定中小企业的概念及划分标准,重点站在两个大的角度,即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分析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然后通过国际主要融资模式及其融资的基本特征,发掘其中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即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的优势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对我国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模式的探析。对民间资本介入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进行了详细论证,具体阐述了民间资本介入中小企业融资在信息资源、利率、担保、交易成本方面的优势,分别基于股权和债权构建我国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模式,以期最大化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路径解燃眉之急。第五部分是对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模式的进一步完善与保障。从法律体制、资本利率、风险监管等方面提供政策体制支持,为民间资本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构建强大后盾。本文的主要贡献有三点:第一,在理论上,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归纳,提出作者的观点;第二,紧密联系现实结合实务,搜集大量数据,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第三,联系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热点提案,借鉴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提出鼓励将民间资本途径纳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构建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模式,为现实政策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经历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企业在各阶段的特点不同,还应结合不同融资方式的优缺点以及企业需求,制定合理的融资结构,因地制宜作出现实选择;另一方面,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与资金需求亦具有差异,在这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细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