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决定了它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教师心理资本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其工作绩效的一种积极心理力量。那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心理资本情况怎样,根据研究的心理资本现状又有哪些可以改善的策略。本研究主要应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应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内容结构,应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现状不够良好,具体表现在:硬件技术应用自信较强,软件技术应用较弱;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不足,导致教师希望水平不高;学生计算机能力不重视,导致教师乐观状态不佳;硬件技术应用韧性较强,软件技术应用韧性较弱。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四点:信息技术应用熟练程度不同,导致自信程度存在差异;意志力的强弱,影响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的培养水平;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归因,可以有效提高教师乐观状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超越自我,可以有效增强教师韧性水平。根据调查结果和现状分析,为了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通过以下四个层面提出提升策略。自信层面可以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利用同侪教练模式对操作技能进行模仿学习、积极反馈与身心减压进行培养;希望层面可以通过制定信息技术有效融合课堂教学的合理目标、确定实现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的目标途径以及拥有坚强的意志进行培养;乐观层次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优化课堂充满自信与信息技术应用积极归因进行培养;韧性层面可以通过适应信息化环境与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超越自我进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