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结合伪彩色处理技术研究面部肌肉的对称性,采集三维数据对面部肌肉进行定量和客观的分析,评价面部肌肉的对称性,并比较MRI灰度图像和伪彩色图像对肌肉对称性评价的差异,为面部对称性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内蒙古通辽市医院2016至2018年就诊的20例面部对称患者和20例面部不对称患者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头部MRI原始数据并导入GE公司AW4.6工作站,进行CPR(Curved Planar Reformat,曲面重建)及VR(Volume Rendering,容积再现)重建。应用两种不同的图像显示方法,方法A为MRI原始灰度图像,方法B为MRI图像经伪彩色技术处理后的彩色图像,将两种方法所得的三维图像使用AW4.6工作站内Segment分割技术进行双侧咬肌及颞肌的分割,并使用Measure Volume体积测量技术进行所分割后肌肉的体积测量。比较在方法A与方法B两种不同图像显示方法下所测得肌肉体积的差异。使用对图像进行评分的方式对比两种显示方法下的图像清晰度。在方法B显示下,比较左右侧肌肉体积的差异,并分别计算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内肌肉的不对称指数,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对称指数的差异,肌肉的不对称指数定义为左右侧体积差的绝对值。1个月后在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患者中随机抽取10例患者的灰度图像及彩色图像,由同一实验者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肌肉的分割并测量体积,重复2次,使用ICC(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组内相关系数),评价分割及测量的可靠性。结果在方法A与方法B图像显示下所测量出的肌肉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下方法A与方法B图像清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打分平均上,方法B的评分结果更多集中于非常清晰及较清晰的评分区域,方法B优于方法A。在方法B图像显示下,实验组左侧咬肌与右侧咬肌的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颞肌与右侧颞肌的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左侧咬肌与右侧咬肌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颞肌与右侧颞肌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咬肌的不对称指数与对照组咬肌的不对称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颞肌的不对称指数与对照组颞肌的不对称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随机抽取的患者进行重复测量,计算测量的可靠性,方法A与方法B的计算结果均>0.75,均具有良好的信度。相比之下方法B下进行的重复实验具有更高的ICC系数。结论在MRI灰度图像与伪彩色图像显示下所测量出的肌肉体积无显著性差异,主观评价下,相比灰度图像,伪彩色图像更加清晰,肌肉的轮廓和微细结构能准确辨认,同一实验者进行重复实验时所得的数据更加稳定。在面部不对称患者中肌肉不对称存在的比例高于面部对称的患者,且不对称程度同样高于面部对称的患者。应用MRI结合伪彩色处理技术可以便捷而准确的进行面部肌肉的分割测量,可对面部肌肉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更直观的得出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所发生的部位及不对称程度,为面部对称性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可为面部不对称患者的正畸正颌及面部美学的诊疗提供更精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