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际产业转移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安徽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et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但是不同区域间发展并不平衡。由于地理位置及政策等因素,中国东部地区集聚了大量的生产要素及生产部门,发展速度远超中西部地区,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对此党和政府确立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高度重视引导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希冀通过区域间生产要素及产业的有序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随着区际产业转移规模的逐年增大,区际产业转移已成为中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但是目前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承接的转移产业也有较大差异性,区际产业转移对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势必不同。在区际产业转移对中国区域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强的现实背景下,有必要对区际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机制路径进行系统梳理,并对现阶段区际产业转移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实际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际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效果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够把握区际产业转移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之间的科学规律,为进一步推动区际产业转移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提供理论参考。本文首先对区际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机制进行了系统梳理,然后对区际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利用2003─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加入人口数、市场化程度、财政支出等相关控制变量的基础上,综合利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现阶段区际产业转移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实际效果进行实证分析,以保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再次,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区际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路径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加入交互项的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区际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把握影响因素的静态特征和动态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区际产业转移有效缩小了中国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但并没有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区际产业转移主要是通过物质资本积累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及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促进了东中部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承接地的人力资本水平及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都会促进区际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技术差距过大则会阻碍区际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最后,本文根据上述实证研究结果,认为中国各级政府应做好科学规划,保证区际产业转移有序进行;完善承接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转移承接地公共服务水平;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承接地人力资本存量;构建科学专业的产业转移项目评估机制,加强事后监管;重视区际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机制路径,积极发挥影响因素作用使区际产业转移能够更有成效地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其他文献
随着《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出台,新型城镇化速度逐步加快,开发区数量逐渐增加,产城融合日益成为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目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权衡标准。在此情况下,政府需要出台合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富裕阶层人群的数量不断增加,对这部分人高价值资产的管理需求迅速增强,私人银行这个概念走入了中国人的视野。私人银行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已经有几百年
优美的风景是大多数摄影者青睐的拍摄题材,漂亮的风光照片给人美的享受,令人神往和遐想。摄影者走到大自然中,就会被优美的景色所迷住,拍摄是忍不住的自主行为,大凡看到优美的风景后人们都会无比激动,特别是具有戏剧性的风景更是如此。但是,如何把自然景物中的各种景色组合起来,如何把风景中呈现出来的各种视觉元素和谐、有趣、甚至是非同寻常地整合在画面中,框起来形成漂亮的引人注目的风光照片,是需要摄影者动脑筋才能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企业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重要法宝。而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下,如何更好的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乃至创新型国家,最终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成为各国各地区关注的焦点。而产学研合作作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一种途径,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日益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利率波动的幅度和频率比以前大大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