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但是不同区域间发展并不平衡。由于地理位置及政策等因素,中国东部地区集聚了大量的生产要素及生产部门,发展速度远超中西部地区,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对此党和政府确立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高度重视引导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希冀通过区域间生产要素及产业的有序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随着区际产业转移规模的逐年增大,区际产业转移已成为中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但是目前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承接的转移产业也有较大差异性,区际产业转移对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势必不同。在区际产业转移对中国区域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强的现实背景下,有必要对区际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机制路径进行系统梳理,并对现阶段区际产业转移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实际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际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效果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够把握区际产业转移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之间的科学规律,为进一步推动区际产业转移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提供理论参考。本文首先对区际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机制进行了系统梳理,然后对区际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利用2003─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加入人口数、市场化程度、财政支出等相关控制变量的基础上,综合利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现阶段区际产业转移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实际效果进行实证分析,以保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再次,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区际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路径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加入交互项的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区际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把握影响因素的静态特征和动态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区际产业转移有效缩小了中国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但并没有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区际产业转移主要是通过物质资本积累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及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促进了东中部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承接地的人力资本水平及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都会促进区际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技术差距过大则会阻碍区际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最后,本文根据上述实证研究结果,认为中国各级政府应做好科学规划,保证区际产业转移有序进行;完善承接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转移承接地公共服务水平;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承接地人力资本存量;构建科学专业的产业转移项目评估机制,加强事后监管;重视区际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机制路径,积极发挥影响因素作用使区际产业转移能够更有成效地缩小区域经济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