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山云杉林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特征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fangc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之首的森林土壤碳库,在调节碳源与碳汇间的收支平衡、减缓诸如二氧化碳等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上升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而土壤有机碳是土壤碳最重要的部分,其含量及矿化特征已成为碳循环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因此本研究选择天山乌鲁木齐水西沟境内的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作为研究区,并分别选取5个海拔梯度(1800-2000m、2000-2200m、 2200-2400m、2400-2600m、2600-2800m)下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碳含量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做了研究,并利用单指数、双指数方程对有机碳矿化过程进行了拟合,最后选出最优拟合模型—双指数方程作为拟合分析手段。进而通过数学模型—双指数方程拟合得出土壤活性有机碳、缓效性有机碳的含量,并算出惰性有机碳的含量,进一步利用单因素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有机碳及其组分在空间上的变化特性。研究结果显示:5个海拔梯度的云杉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皆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随土层的加深其含量逐渐降低,表层富集现象极为明显。土层间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幅度要明显高于海拔间的变化幅度,即由土层深度变化引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要高于由海拔梯度变化所产生的含量变化。不同海拔同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云杉林郁闭度、树高、胸径一样均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规律;不同海拔梯度天山云杉林下土壤微生物碳含量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其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0-40cm土层微生物碳含量占整个剖面的比例高达61.34%-79.30%,表层富集现象同样明显。不同海拔40cm以上两个土层同层间微生物碳含量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规律,而5个海拔的40cm以下相同土层间微生物碳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云杉林各层土壤有机碳矿化均表现出初期强度较大,但随着反应进行,矿化速率逐渐变缓,反应强度减弱。表层土壤有机碳矿化剧烈程度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再增加最终降低的变化特性;双指数方程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拟合效果要优于单指数方程;云杉林土壤剖面中Co(活性有机碳)、Cs(缓效性有机碳)和Cr(惰性有机碳)三者含量表现出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的垂直变化特征,云杉林土壤惰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点与相应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碳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云杉林不同海拔土壤活性有机碳、缓效性有机碳、惰性有机碳所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大小关系为:Cr/SOC>Co/SOC>Cs/SOC,土壤惰性对有机碳起到主要影响作用,而活性有机碳、缓效性有机碳含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很小。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