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锆—钛酸铝复相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河北理工大学 河北联合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vhfdv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锆材料的熔点高(2700℃)、硬度大、化学稳定性好、抗酸碱、抗炉渣侵蚀性强,但热膨胀系数高、抗热震性能差;而钛酸铝的热膨胀系数低、熔点较高(1860℃),是一种典型的高抗热震特种陶瓷材料。本课题试图综合ZrO<,2>和Al<,2>TiO<,5>材料的优点,将钛酸铝引入到氧化锆材料中,采用共沉淀法试验探索一种耐高温高抗热震ZrO<,2>-AL<,2>TiO<,5>复相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试验研究ZrO<,2>-AL<,2>TiO<,5>复相材料的制备方法、钛酸铝含量、烧结温度、氧化锆(PSZ)粒径对ZrO<,2>-AL<,2>TiO<,5>复相材料性能的影响。 以硫酸铝及硫酸亚钛为原料,以粒径分别为0.8μm、21μm、5μm、8μm的部分稳定二氧化锆PSZ微细粉为基体,分散在A1<3+>浓度0.02mol-L<-1>可溶铝盐及Ti<3+>浓度0.01mol.L<-1>。的钛盐溶液中,以浓度为0.2mol.L<-1>的氨水为沉淀剂,pH控制为5.2-5.5,获得Al<,2>TiO<,5>复合ZrO<,2>的悬浮体。将悬浮体脱水干燥后,经1350℃,1400℃,1450℃,1500℃烧结获得ZrO<,2>-Al<,2>TiO<,5>复相陶瓷材料。对烧后的复相材料进行了烧结性能、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抗热震性能进行了测定。 研究结果表明:钛酸铝含量为5﹪,氧化锆含量为95﹪的试样在各温度下烧成后其烧结性能优良;烧结温度为1500℃时,适宜制备致密度高及强度高的Zr02.Al<,2>TiO<,5>复相材料;随着试样中钛酸铝含量含量由2﹪增加至5﹪,试样的烧结性能明显提高,但钛酸铝含量含量由5﹪增加至8﹪,试样显微结构的晶粒完整程度明显增加,但试样的烧结致密程度变化幅度较小;PSZ粒径为0.8gm、含量为95﹪的53mm×10mm×10mm试样经1500℃烧结后的气孔率较低,抗折强度较高,1100℃下热震次数达20次,比纯PSZ材料的抗热震性能具有明显的提高。 将共沉淀法与固相法分别制备的ZrO<,2>.A12TiOs复相材料进行烧结性能及抗热震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ZrO<,2>.Al<,2>TiO<,5>复相材料的烧结性能及抗热震性能均优于固相法。
其他文献
期刊
过渡金属硫化物是具有可见光响应的潜在光催化材料。过渡金属硫化物的价带通常由3p轨道组成,与过渡金属氧化物相比,其价带更负且带隙更窄。本论文主要研究了MoS_2二维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在光催化助催化剂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两步水热法,制备了MoS_2/SrZrO_3异质结纳米光催化剂。在SrZrO_3表面加入0.05 wt%MoS_2,在紫外光照射下,产氢速率最高可达5.31 mmol
管件电磁校形是指利用电磁成形工艺使管件在电磁力的作用下高速撞击模壁并贴模的一种先进校形工艺。目前,电磁成形工艺中应用较多的是管件电磁胀形、缩颈以及平板成形,而对管件
本论文以PET-PBT共聚酯为基体,选择高效多元复合阻燃剂,采用双螺杆造粒新工艺,制造出新型阻燃共聚酯材料,可作为人造发丝用纤维原料。重点讨论了共聚酯的合成方法、原料配比以及
大气细颗粒物对灰霾污染的发生具有重要贡献。虽然长三角地区细颗粒物的年均浓度总体上逐年下降,但重度灰霾污染发生频率仍居高不下。因此研究PM2.5中典型组分的来源特征及其对灰霾污染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连续采集了上海城区PM2.5样品,分析了其中水溶性离子、碳组分、无机元素和有机物质等化学组分,使用相关模型进行了来源解析,并探究了二次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化学物种的消光贡献。结果表明,二次反应产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大大增加,同时也使安全生产的压力越来越大.不管是因为天然气自身的特性、开采过程的复杂程度、还是所存储天然气的周遭环境,都决定了天然气开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