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攀西地区是我国岩浆型铁矿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产地,该地区赋矿岩体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的重要组成,对研究矿床成因和地球深部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野外地质调查,选取典型钒钛磁铁矿矿床-攀枝花矿床和红格矿床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综合运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系统研究了钒钛磁铁矿矿石的矿物学特征和化学组成特征,以及其对成因的指示意义。研究发现,攀西地区的红格和攀枝花岩体发育典型的岩相分带韵律,岩体组成岩石类型主要为辉长岩、辉石岩、和橄辉岩。依据岩性、岩石结构构造、基性程度变化趋势等特征划分出多个岩相带,在岩相带内部又可见岩体呈暗色与浅色条带交替出现,组成岩石中的主要矿物(钛磁铁矿、钛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普通辉石、斜长石、橄榄石、磷灰石、角闪石等)在相对含量、共生组合类型,组构特征、化学组成等矿物学特征及地化特征也呈现出韵律变化。岩相带的出现指示岩浆的多期次活动,岩相带中的韵律特征又进一步指示了岩浆结晶顺序,钒钛磁铁矿的化学成分特征暗示成矿物质起源于峨眉山地幔柱,通过对比岩相带中不同类型岩石组成元素赋存状态可发现Fe、Ti、V等元素的相对含量与分布规律也显示出与组成矿物变化相似的演变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岩浆成因的钒钛磁铁矿矿床集中分布以高钛玄武岩为主的火成岩岩内带,含铜镍硫化物的基性-超基性岩体不仅较集中地分布在火成岩省的内带,同时还出现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外带(南部和北部边缘),说明其空间选择性不强,推测在内带与低钛玄武岩浆有关,在外带则可能与高钛玄武岩浆有关。钒钛磁铁矿床和多数岩浆硫化物矿床发生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玄武岩浆活动最为剧烈的内带反映出大量连续的玄武岩浆供给对大规模成矿具有重要意义,区域的成矿作用与地幔柱动力学过程密切。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床是由原始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发生橄榄石、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使得残余岩浆形成富铁钛的镁铁质岩浆,当进入浅部时,铁钛氧化物和橄榄石、斜长石成为液相线矿物,经重力分选在中下部形成钒钛磁铁矿矿层,残余岩浆固结成岩;沿着岩浆房底部,多期次新岩浆上侵补给形成有规律的韵律层。由此可知,矿物的种类、产状、共生组合和化学组成可以推演岩浆成矿过程中的反应和变化,通过对不同赋矿岩体的对比,进一步丰富并完善“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的成因认识,为深部找矿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