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二取代-3-哌啶醇类生物碱Morusimic Acid D的不对称合成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含哌啶环的生物碱,它们中大多都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在医药生化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2,6—二取代—3—哌啶醇类生物碱作为哌啶类生物碱的一小部分,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生理药理性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的研究兴趣。 本论文的目的在于拓展本实验室手性合成切块保护的3—羟基戊二酰亚胺的多用性,将其应用到哌啶类天然产物morusimic acid D的全合成中,其中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采用本实验室发展方法,由易得原料D—谷氨酸合成保护的戊二酰亚胺合成子144,合成子144经4步反应以43%的总产率高立体选择性和高区域选择性的得到重要的合成砌块151。在甲基格氏加成步骤采用二氯甲烷代替四氢呋喃,使反应的区域选择性由原来的86%提高到到97%,在以保护的3—羟基戊二酰亚胺的格氏加成方法中有较大的提高。 二、采用文献的改进方法,即用四氯化钛替代关键步骤Evans adol反应所需的有机硼试剂,避免了采用昂贵的硼试剂和反应后处理复杂的问题。改进了反应的辅助基团,通过采用氯原子为导向基团来提高反应的立体选择性,从而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目标分子中的手性侧链。 三、最终从D—谷氨酸出发经17步反应以6.3%的总产率完成了morusimicacid D的不对称全合成。这是迄今为止该生物碱的首次的不对称合成,通过这一工作验证了文献中关于morusimic acid D立体化学的存疑。
其他文献
电喷雾质谱不仅是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和物质鉴定的有效工具,也是气相离子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的重要实验手段。氢迁移包括质子迁移、氢原子迁移和负氢离子迁移是气相离子化学反应中的一类基本过程,因此掌握氢迁移方式及机理是质谱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论文选取了两个系列模型化合物——S-苄基亚砜和O-苄基-N-苯氨基甲酸酯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和量子化学理论计算方法,考察了它们的气相裂解行为,特别关注质子迁
减阻剂应用于管线流体输送,湍流时能够大大降低流体在管道中的摩擦阻力,对管道增输、节约能源和运输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减阻效果最佳的减阻剂为具有超高分子量的聚α-烯烃,为了使用方便,需将其制备成悬浮液。由于聚α-烯烃具有很高的粘弹性,颗粒间极易粘连成团,一般需对其进行表面处理。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向聚α-烯烃悬浮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分散剂,阻止悬浮颗粒之间的粘连,由于这种处理方法为简单的物理包覆隔离
芴类化合物因其广泛的用途和良好的可修饰性,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为了克服有机物材料所存在的一些缺点,如熔点低、热稳定性差、硬度低、加工性能差、在强光照射下光化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