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41例因摔倒所致髋部骨折老年人脉象的变化观察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中医脉象变化与年龄、髋部骨折类型、西医客观指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术前、术后出血量、输液量的联系,为其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亦同时为围手术期护理或临床保守辨证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收集在临床实习过程中60-90岁之间41例因摔倒所致髋部骨折老年人的术前脉象并对其分析归纳后,将其大致分为弦紧、涩脉、弦细、沉细四种脉象,并比较术前该四种不同脉象在骨折类型、年龄组、血压、血红蛋白之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比较术后脉象变化与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相应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输液量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60~70岁年龄组以涩脉为主,弦紧脉次之;70~80岁年龄组以沉细脉为主;80~90岁年龄组以弦细脉为主。弦紧、涩脉脉象的老年人比弦细、沉细脉象的老年人血红蛋白平均值值要高,彼此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弦紧脉象与涩脉两者之间、弦细脉象与沉细脉象两者之间,各血红蛋白平均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弦细、沉细脉象的老年人多具有轻度贫血。弦紧、弦细脉象老年人的平均血压值高于涩脉、沉细脉象老年的平均血压值;弦紧、弦细脉象老年人多合并有高血压;股骨粗隆间骨折IA型及股骨颈骨折Ⅰ、Ⅱ型患者以沉细脉象为主,股骨粗隆间骨折IB、Ⅱ、Ⅲ型及股骨颈骨折Ⅲ型中以涩脉为主,股骨颈骨折Ⅳ型中主要表现为弦细脉象;术后患者涩脉、弦紧脉象均消失而全髋置换组、半髋置换组、髓内钉固定组术后前两天脉象分别以细数、细弦、细弦脉象为主,术后第3天大部分恢复至术前平稳脉象。结论:术前患者脉象的变化与年龄、骨折分型、血压、血红蛋白均有关系,而与心率关系不大;而术后患者脉象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出血量、输液量及病人的耐受力有联系。临床上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脉象的变化,对临床工作中患者的术前评估、疾病诊治等方面有积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