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库特·冯尼古特(1922-)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之一。《五号屠场》是第一部令他获得大众及评论界广泛称赞的作品,也代表了他的最高成就。小说以冯尼古特亲身经历的德累斯顿被轰炸事件入手,结合科学幻想的元素,利用时间旅行组织故事的结构安排,从另类的角度审视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小说采用了蒙太奇、非线性叙述和元小说等后现代主义叙事手段,重建了那段历史。
小说发表于越战高潮时期,书中的反战思想正切合了当时美国民众的停战要求,反映了时代精神。此外,冯尼古特在书中暴露了美国当时的种种现状和问题,探讨了死亡、重生、宗教和人性等多重主题。
本论文试图深入探究《五号屠场》的后现代主义写作特征,揭示小说最具代表性的多个主题。论文由四章组成。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作者及其作品,并分析了国外对《五号屠场》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详细论述了《五号屠场》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模式。首先,简要界定了后现代主义,介绍了它的主要特征。然后,从三方面阐述了冯尼古特在《五号屠场》中是如何运用后现代主义写作模式的:首先是叙述的不连贯性。冯尼古特借助科幻作品中时光旅行的手段,运用电影中蒙太奇的技巧使情节呈现支离破碎的效果。并且,冯尼古特采用环形叙述模式代替传统的线形结构。其次,冯尼古特本人不时进入小说,告诉读者他写《五号屠场》的意图、计划和过程,使得该作品有了元小说的意味。最后,通过对圣经情节的戏仿,冯尼古特将小说主人公Billy变成了有如后现代社会的耶稣基督似的人物。
第三章是主题分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反战主题。这是该小说首要的,也是最鲜明的主题。小说在第一章便已明确的反战主张。第二部分分析了死亡主题。通过贯穿全书的无数死亡事件,冯尼古特一再提醒读者万事万物皆将消亡的事实,并提出既然死亡不可避免,不如“只关注美好时光”的人生观。第三部分讨论了书中听天由命的思想。似乎书中的人物都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第四章是结论部分。总结了《五号屠场》的写作手法和主题,并指出虽然该小说有宿命论的色彩,但作者并未对人性失望,小说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的关怀与对爱心、人性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