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多酚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工艺优化、生物可及性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茱萸(Cornus Sieb.et Zucc.)为我国传统的名贵中成药材,也是药食两用植物。其果肉中含有大量的酚类和环稀醚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调节免疫、降血糖、抗菌和抗氧化等活性,临床应用广泛。《中国药典》中指出“山茱萸为山茱萸干燥后去核所得”,果核在加工过程中被当作废弃物处理,但目前山茱萸肉的年产量仅约有市场需求量的一半。因此,本文通过双水相萃取法(Ultrasound-assisted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UAATP)来优化提取山茱萸果肉与果核多酚,并系统比较了其化学成分、生物可及性和抗氧化活性差异,以探究山茱萸果核的食药用开发价值。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山茱萸果肉和果核多酚的UAATP工艺优化:在40%乙醇与19%硫酸铵溶液形成的双水相体系中,利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山茱萸果肉多酚最优UAATP工艺为:超声功率360 W、粒径160目、料液比55:1(mL:g),在该条件下总多酚提取量为61.29±1.20 mg GAE/g DW;山茱萸果核多酚最优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420 W、粒径160目、料液比45:1(mL:g),此条件下总多酚提取量为 372.40±3.25 mg GAE/g DW。在相同提取条件下,经UAATP提取山茱萸果肉与果核得到的总黄酮(Total flavonoid content,TFC)与总单宁(Total tannin content,TTC)含量均显著高于水提取。山茱萸果肉与果核经UAATP提取的残渣电镜扫描结果相比较于同粒径下原果肉与果核显示组织被严重破坏,而且比水提取对细胞破坏程度更高。同时,经HPLC法定性定量测得经UAATP提取山茱萸果肉与果核中主成分莫诺苷含量均显著高于水提取。同时,HPLC指纹比较显示山茱萸果核中化学成分远复杂于果肉。2.利用模拟体外消化解析山茱萸果肉与果核多酚的生物可及性。山茱萸果肉与果核酚类物质经体外消化模型,山茱萸果肉UAATP提取液结果显示TPC在经胃消化释放量最高(20.72±0.78mg GAE/g DW),TFC同样在经胃消化释放量最高(15.23±0.42mg RE/g DW);山茱萸果核部分提取液经消化后TPC在口腔消化的释放量是最高的(243.49±0.54 mg GAE/g DW),TFC则经胃消化释放量最高(118.45±0.49 mg RE/g DW)。山茱萸果肉与果核经UAATP提取后所得消化液中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高于水提取,并与其TPC含量成正相关。HPLC分析结果显示,山茱萸果核的整体多酚透过率高于果肉,《中国药典》中规定山茱萸主要以莫诺苷与马钱苷含量来评价其药效,山茱萸果肉中莫诺苷与马钱苷的透过率要高于山茱萸果核,而山茱萸的果核中酚类物质含量远远高于果肉,因此山茱萸果核可用于酚类物质的开发。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