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贸易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对就业和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在过去二十年中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的热门问题和焦点。这一问题自1990年中期以来,聚焦于何种因素导致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中劳动力市场上熟练工人与非熟练工人之间的就业和工资差距扩大。1990年代后期,另一个新的关注问题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后熟练工人与非熟练工人之间的就业和工资差距在不断扩大,从而超出了Stolper-Samuelson定理的预测,引发了对这一问题的再度思考。对第一个问题的研究通常关注的是贸易全球化、技术进步及其他因素在决定劳动力市场上就业和工资差距中的作用,尤其关注哪个因素起着主要的作用。2000年以前的研究文献,通常都是认为技术进步要比贸易和其他因素(比如工会组织)对劳动力市场有着更大的影响,即技术进步的影响是最主要的,贸易的影响是次要的,而其他因素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1990年代的研究结论对最近十年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技术进步的影响深入人心,而贸易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却一定程度被忽视。从Acemoglu(1998)的研究开始,人们开始意识到许多研究对贸易全球化的影响存在低估的可能。而且,随着贸易全球化程度加深,低估的程度也在逐步增加,因为相对于1990年代全球贸易量现在已经大幅增加了。Acemoglu(1998)认为以前的研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忽略了贸易全球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而单独看待贸易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各自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从而低估贸易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最近,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就业“极化”现象,即相对于中等技能工人,高技能工人和低技能工人的就业和工资都增加了。对“极化”现象的解释,生产外包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利用中国1998-2009制造业行业数据发现,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同样出现了就业“极化”现象,而且生产外包、研发投入和高技术资本设备的推广和使用,都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次,利用中国1998-2007制造业行业数据,考察了贸易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对技能结构产生的影响。在全行业层面,出口贸易促进非熟练工人的相对工资份额增加,表明出口贸易增加促进对非熟练工人的需求扩大。然而,高技术资本设备的使用却增加了对熟练工人的需求,表明技术进步的影响是技能偏向的。研发投入增加,促进对非熟练工人的需求扩大,表明研发的技术是非技能偏向的。当按技术水平对细分行业分类后,发现不同技术水平的行业,贸易和技术进步对技能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再次,一些研究主要是从发达国家的角度考虑贸易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甚至建立的模型更多考虑的是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现实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无论从规模上还是范围上,贸易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都会更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发展中国家通过贸易自由化,不仅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扩大了对外的技术交流,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当考虑到贸易全球化对技术进步也产生影响时,在后面的研究中会发现,贸易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有两个重要的影响:第一,贸易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有一个直接的影响,即价格效应;第二,贸易全球化通过引致技能偏向的技术进步效应,进而对劳动力市场有一个间接的影响。实际上第二种效应可能会超过第一种效应,这促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后熟练工人与非熟练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了。最后,贸易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发展中国家融入到国际贸易体系会对其国内的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像传统的贸易理论预测的那样,贸易自由化可能会让一些人受益,而同时让另一些人受损,即贸易全球化过程可能会伴随着工资不平等程度增加或减少。贸易全球化,使得一个国家加入到国际竞争中,其国内要素价格会受到一体化的要素禀赋结构影响。在贸易一体化过程中,那些非熟练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可能会受益,而熟练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可能会受损。然而,当考虑到在贸易全球化过程中技术禀赋结构也面临着一体化时,技术禀赋结构越是技能偏向的国家,同时也是熟练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可能会受益,而技术禀赋结构越是非技能偏向的国家,同时也是非熟练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则会受损,从而技术禀赋结构变化的影响与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影响是截然相反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贸易全球化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可能是不确定的。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思考贸易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机制,同时也能够为政府的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