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4年起,蒙俄考古队对蒙古国布尔干省达新齐楞苏木的青陶勒盖古城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类别丰富的遗迹和遗物,成为蒙古国近些年来契丹考古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收获之一。本文以蒙俄考古队的发掘资料为基础,较为全面地阐述和分析了青陶勒盖古城遗址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文中首先对青陶勒盖古城的研究历史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将之划分成三个阶段,总结了以往研究的收获和不足。城址概况和遗迹部分系统地介绍了青陶勒盖古城的地理环境、城址结构、发掘区域、地层堆积、城内遗迹;遗物部分对陶器、瓷器、铁器、铜器、石器、骨器等遗物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归纳。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学材料,本文对青陶勒盖古城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认识可概括为:一、将青陶勒盖古城的文化遗存分为回鹘汗国时期、辽代中期、辽代晚期三个时期,认为城址始建于回鹘汗国时期,辽代中期进行扩建,辽末废弃。二、通过对比,认为出土陶器具有回鹘、契丹、汉、渤海等多种文化因素。三、探讨辽代的回鹘文化因素陶器所反映的族属问题,认为这种文化来源于阻卜部落,并认为阻卜部落是由回鹘汗国灭亡之后滞留在漠北蒙古草原上的回鹘遗落组成的。四、分析了出土瓷器的产地、获取途径和影响,认为以青陶勒盖古城为代表的一系列契丹边防城是蒙古草原上最早使用瓷器的城市。五、探讨了古城出土遗物所反映的生业模式,涉及到农、渔、牧、猎、手工业、开采业、商业等领域。六、分析和总结了城址的结构、功能、特点,并认为青陶勒盖古城的城垣结构可能借鉴了辽上京遗址。七、对青陶勒盖古城在辽代时的城名进行了辨析,认为青陶勒盖古城是辽代的招州城,而不是镇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