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晚霜危害预警和防控关键技术”应用效果调查与分析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tdongw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霜冻危害是全球农业领域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受到西伯利亚和内蒙古高原寒流或冷空气流的影响,山西省成为春季晚霜冻高发区。本研究通过对2000-2015年山西省境内111个县市的气象数据统计分析及“果树晚霜预警和防控关键技术”应用效果调查分析获得如下结果:山西省南北相距700余公里,海拔高度相差1100米左右,南北年平均温差较大,晚霜冻发生时空性较强,且晚霜冻发生频率由南向北,自东向西,且随着时间推移处于增加趋势。其中,河津、乡宁、襄汾、石楼、长治县、清徐等6个县市晚霜冻害发生的频率极低;而右玉、五寨、安泽、夏县4个县区晚霜冻害发生的频率高达90%;其余90%的县市晚霜冻害发生的频率介于1级-8级(10-80%)之间。根据霜冻发生区域和发生频率等,可将山西省杏树晚霜冻灾害防控划分为3个区域和1个重灾区域:分别是花期霜冻防控区、幼果霜冻防控区、花期、幼果霜冻交叉防控区、重灾霜冻防控区。“果树晚霜预警和防控关键技术”应用效果显著,通过精确监控及组合燃料块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杏园温度,降低受冻率,有效预防霜冻危害,从节能角度看,处理Ⅰ(16个燃料点/667m2)即可有效缓解受冻率。研究结果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已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石油和植物蛋白生产等不同领域。二倍体草棉(G.herbaceum)和雷蒙德氏棉(G.raimondii)是四倍体棉种A组和D组的祖先供体种,然而草棉和雷蒙德氏棉的远缘杂交及远缘杂种均未见报道。草棉和陆地棉(G.hirsutum)是重要的栽培棉品种,野生雷蒙德氏棉具有抗旱、抗角斑病、抗锈病等栽培棉不具有的优良性状。本研究以草棉(AA)为材料进行染色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穗发芽是指种子在尚未收获时就已经发芽的现象。我国玉米在收获期经常遭遇阴雨连绵的天气,直接导致穗发芽,给生产上造成极大损失,本实验通过分析玉米穗发芽突变体(viviparous)vp-like8与野生型在转录组水平上的差异,对玉米穗发芽过程中的相关基因调控网络进行分析。通过差异表达分析,共筛选到275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在突变体中表达上调的基因
昆虫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分解者的生态功能,黄粉虫、印度谷螟和大蜡螟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是森林生态中重要的分解者。昆虫肠道微生物在昆虫取食消化物质、抵抗生物及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大蜡螟幼虫肠道微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为难降解农业废弃物的生物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1.通过特定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研究桃小食心虫大规模饲养和收获的最佳卵密度,设计了一种
本文采用改进的Qu ECh ERS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谷子植株、籽粒和土壤中使它隆的残留分析方法,分析了方法的精密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对3~5叶期叶面喷施20%使它隆乳油在谷子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分析,为使它隆在谷田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谷子植株、籽粒和土壤中使它隆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谷子植株、籽粒和土壤样品,均以2%甲酸-乙腈混合提取,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是严重影响我国苹果、山楂、枣等果树产业发展的重要果实害虫。由于发生世代周期长、发生不整齐、幼虫在果内蛀食等特点,传统的化学防治策略施药周期长、防效不易把控,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抗药性增强以及食品安全等系列问题。调控桃小食心虫的嗅觉行为可以达到防控的目的,并具有安全、高效和环境友好的优点。嗅觉受体OR(odorant recept
本试验以378份小麦品种(系)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对耐低氮相关性状进行测定,利用各指标耐低氮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D),对其进行耐低氮品种的筛选;利用小麦660K SNP标记检测基因型,基于群体结构分析,进行苗期各性状耐低氮指数及综合评价值与基因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挖掘苗期各性状耐低氮指数及综合评价值的显著关联位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耐低氮品种资源的筛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小麦与玉米、水稻被称为三大主粮作物,其生产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2019年《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突出强调国家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的战略定位。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作为小麦的重要产区,近年来坚持走小麦优质高效之路。本研究以夏县小麦生产现状为出发点,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资料分析、试验示范等多种方式,围绕夏县小麦生产问题开展研究,旨在提出促
胡萝卜是世界十大蔬菜之一,但中国的胡萝卜栽培种基因库狭窄且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有限,严重阻碍了胡萝卜重要性状的遗传研究和基因挖掘工作。突变体创制是种质资源创新和功能基因挖掘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甲基磺酸乙酯(EMS)由于具有诱变效率高、频率高和范围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突变体库的构建,但关于胡萝卜突变体库构建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利用胡萝卜自交系‘17005’进行EMS诱变,对诱变获得的
目的:通过检测、鉴定与猪的类补体受体I型(CR1-like)相互结合的红细胞膜蛋白分子,探讨猪CR1-like分布于红细胞膜上的分子基础,以期为课题组后期研究“猪红细胞CR1-like分布状态影响免疫粘附功能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试验以健康长白仔猪为研究动物进行试验。试验方法如下:1)制备猪红细胞CR1-like免疫磁珠,运用免疫沉淀技术从猪红细胞膜蛋白样品中分离、纯化出CR1-lik
氧化应激引起动物炎症、器官功能异常、细胞衰老等各种损伤,苦参碱已经在抗氧化和炎症治疗中表现出良好效果。本试验研究苦参碱对氧化应激导致细胞衰老的改善作用,筛选苦参碱延缓细胞衰老的潜在靶点。为苦参碱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将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E(Vitamin E,VE)阳性组(100 mg/kg)、苦参碱低剂量组(3 mg/kg)、苦参碱高剂量组(10 mg/kg)。皮下注射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