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是在杜洛克猪和陆川猪中开展正交和反交试验,弄清楚正交和反交方式对杂交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程度,以期为杜洛克猪和陆川猪杂交系的选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1)对杜洛克猪、陆川猪、杜陆猪和陆杜猪繁殖性能(共55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陆川猪窝产仔数最高,为11.27头;其次为杜陆猪和陆杜猪,分别为11.00头和10.80头,这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窝产仔数最低的为杜洛克猪7.80头,且与其它三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杜洛克窝产活仔数最少,为7.00头,与杜陆猪、陆杜猪和陆川猪差异显著(P<0.05)。杜陆猪28日龄断奶数最高,其次为陆川猪和陆杜猪,三者分别高于杜洛克2.43头、2.23头和2.17头,且差异都显著(P<0.05)。亲本及杂交后代产仔异常数、初生窝重以及28日龄断奶窝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杜洛克猪与陆川猪的正反交后代中,杂交后代基本保留了陆川猪高繁殖力的特点。(2)将杜陆猪、陆杜猪以及陆川猪进行屠宰测定,对其胴体性状分析结果发现:杜陆猪和陆杜猪在胴体重、胴体长以及眼肌面积等方面显著优于陆川猪,且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陆杜猪、杜陆猪和陆川猪分别为74.96%、74.87%和69.44%,差异显著(P<0.05);瘦肉率最低的是陆川猪,为39.67%,而杂交后代杜陆猪和陆杜猪分别提高了13.74%和15.23%,且陆川猪与二者差异显著(P<0.05);陆川猪膘厚为3.47 cm,杜陆猪和陆杜猪分别低于陆川猪0.80 cm和0.94 cm,差异显著(P<0.05)。对杜陆猪和陆杜猪肉质性状分析,结果显示:杂交后代在肉色以及系水力方面差异不大(P>0.05);在嫩度方面,陆杜猪所需的剪切力低于杜陆猪,分别为17.14 N和35.93 N,且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杜洛克与陆川猪的正反交后代中,杂交后代均弥补了陆川猪体型过小和瘦肉率偏低等缺陷,而陆杜猪肉嫩度则更优于杜陆猪。(3)对杜陆猪、陆杜猪以及陆川猪背最长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每100 g猪肉中,杜陆猪蛋白质以及水分含量最高,三者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三者中陆川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最高,为7.57%,其次是陆杜猪,为7.17%,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杜陆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最低,低于陆川猪1.15%和陆杜猪0.75%,且差异均显著(P<0.05)。对杜陆猪和陆杜猪背最长肌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二者除了胱氨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之外,其他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以及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等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17种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为谷氨酸,含量最低的为胱氨酸。以上结果表明,杜洛克与陆川猪正反交后代中,杂交后代的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差异不大,但陆杜猪更好地遗传了陆川猪肌内脂肪含量高的特性。